null 孫瓏珣
2023-05-01T05:41:47.014Z
巴拉圭總統大選,由立場親台的候選人潘尼亞當選

(德國之聲中文網)巴拉圭新總統出爐,由長期執政的保守紅黨(Colorado Party)、立場親台的候選人潘尼亞(Santiago Pena)當選。台灣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教授向駿告訴DW,潘尼亞的當選對台灣來說,當然是個可以暫時鬆口氣的好消息,但「不能說(台巴邦交)這樣就穩了。」

多家國際媒體曾報導,「與台灣的邦交」成為此次巴拉圭總統大選的一大重點議題。除潘尼亞在選前曾告訴路透社,他「將繼續維繫與台灣近70年的邦誼」外;在此次選舉中以27.6%的得票率位居第二的候選人艾裡格雷(Efrain Alegre)亦曾質疑,與台灣建交讓巴拉圭失去向中國銷售大豆和牛肉的巨大經濟利益,並曾揚言若當選要與台斷交、改與中國建交。

向駿分析,巴拉圭「反對黨現在等於已經把這個事情(與台邦交)放到檯面上、攤著講這麼明了」,加上日前宏都拉斯大動作「棄台投中」,顯示「中國或台灣二選一」的邦交抉擇,未來將成為中南美洲政壇的日常話題,不再是選舉前後、偶而一提的外交危機,而會變成「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他說,巴拉圭現任總統去年就曾表示,希望台灣對巴拉圭投資10億美金,台灣「如果沒辦法(投資)的話,可能隨時會斷交」。

智利政治學者烏爾迪內斯(Francisco Urdinez)亦曾告訴DW,巴拉圭總統的言論顯示出一種矛盾心理,「他們想表明,巴拉圭並不是百分之百地致力於與台灣保持關係」。

台灣總統蔡英文2018年曾赴巴拉圭,參加該國現任總統的就職典禮

巴拉圭的經濟考量

巴拉圭大選前,台灣淡江大學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研究中心主任宮國威曾告訴DW:「巴拉圭一直想打入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而且中國的牛肉消費量也很高。」

他說,雖然台灣不斷向巴拉圭派出貿易代表團、努力採購更多商品,但台灣可以進口的商品量畢竟有限。

台灣中央社29日亦報導,巴拉圭前財政部、產業暨商務部首席顧問的馬錫(Fernando Masi)稱,台灣對巴拉圭並未進行外國直接投資(FDI),只每年援贈「金額僅具象徵意義」的公共建設資金,無法為巴國帶來實際經濟助益。

馬錫指出,巴拉圭若轉投中國懷抱,除能打入中國市場外,亦能獲得中國的潛在投資;對中國而言,與巴國建交可以減少台灣邦交國數量、強化「一個中國」論述,也可能促成中國與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談成貿易協定。

巴拉圭4月30日舉行總統大選,選民十分興奮

向駿對DW解釋,巴拉圭與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委內瑞拉同屬「南方共同市場」的成員國,這個區域性貿易協定將此5國捆綁成一個「對外關稅、經貿政策一致」的共同市場,單一國家無法獨立與中國簽貿易協定。

他認為,南方共同市場遲遲未與中國簽約的關鍵因素,就是「其中有一個巴拉圭是台灣的邦交國」。對中國而言,若能促使巴拉圭外交轉向,除能在兩岸外交角力中,再「搶下一城」之外,也能讓中國成功打入南方共同市場。

向駿稱,巴拉圭有與台斷交的討論,箇中原因並不只來自中國的利誘。他說,巴西、阿根廷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國在體量上又比巴拉圭大上許多,「這兩個南美大國跟中國關係這麼好,要繼續維繫與台灣的關係,對巴拉圭來說其實是壓力很大⋯⋯你不能自己一個國家(指巴拉圭),搞得我們(指南方共同市場其他成員國)不能跟中國簽FTA(自由貿易協定)啊。」

斷交或成中國影響台灣大選籌碼?

巴拉圭的大選才剛落幕,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也近在眼前。向駿指出,巴拉圭的外交意向吸引各界關注,台巴關係若不穩固,中國的下一步可能就是藉此給台灣的選民下馬威。

他舉例,中國日前宣布調查台灣的貿易壁壘、並將調查終止期限設在台灣大選前一天,中國也很有可能在台灣選舉前、甚至大選前一天,促使更多邦交國棄台灣而去,藉此給台灣一個警告:「台灣人要怎麼選,你(自己)看著辦好了。」

向駿告訴DW,巴拉圭是台灣目前在南美州唯一的邦國,領土面積也很大,若是連巴拉圭都斷交,台灣在美洲的盟友就只剩中美洲幾個人口不斷外移的小國家,因此維持巴拉圭的邦交,對台灣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台灣中央社引述美國陸軍戰爭學院(U.S. Army War College)戰略研究所拉美研究教授艾里斯(Evan Ellis)說法,指出收服巴拉圭後,中國將更積極「追求」如海地、危地馬拉等台灣的中南美洲邦國。

對此,宮國威曾告訴DW,台灣需要邦交國在聯合國代為發聲、且數量多多益善,因此台灣應全力以赴維持與現有邦交國的關係。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訪問學者胡莎娜(Sana Hashmi)則認為,失去更多的邦交國對台灣可能是一種打擊,因此台灣更需要凸顯自身實力,激勵美國、日本或印度等有更多發言權的國家與台灣合作。

不甘「金錢外交」,台灣能否維持邦交?

路透社報導,潘尼亞在勝選致詞中表示,巴拉圭過去幾年經歷了經濟停滯與財政赤字之後,呼籲國民、各政黨團結,一同為國家努力、振興經濟。現年44歲的潘尼亞曾任巴國的財政部長,也曾是國際貨幣基金(IMF)駐華盛頓的經濟學家。

巴拉圭新總統潘尼亞與支持者於投票會場合影

在巴拉圭大選開票期間,反對黨的艾裡格雷票數曾一度領先。台灣《自由時報》以截圖引述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的微博貼文,胡錫進稱「台灣當局此時此刻一定非常驚慌」。DW記者試圖查核,但胡錫進的微博現已刪去此文。

巴拉圭新總統出爐,台灣外交部則聲明,台灣總統蔡英文已向當選人祝賀,台方對於巴拉圭人民展現成熟民主素養深感敬佩,也將基於雙方共享的民主自由價值、傳統邦誼,繼續深化與巴拉圭新政府的合作。中華民國駐巴拉圭大使館也在臉書發文表示,雙方將「持續為繁榮、富有成效的夥伴關係而努力」。

台灣《聯合報》4月27日曾報導,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呼籲巴拉圭「珍惜與台灣的關係」,並舉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多明尼加等國為例,指出與中國建交未必能帶來市場利益、反而可能造成巨大對中貿易逆差,警告巴拉圭誤信中國「華而不實的承諾」。

此前台灣與宏都拉斯斷交時,台灣外交部亦曾表達「不會與中國進行無意義的金錢外交競逐」,如今巴拉圭新上任的總統雖立場親台,但雙方若無法就投資及援助達成共識,台巴邦交未必穩固。

相关图集:台湾还有哪些邦交国?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是台湾邦交国最集中的地方,共有8个。危地马拉西滨太平洋,东临加勒比海,北与墨西哥接壤,是古代玛雅文化中心之一。人口1124万,首都危地马拉城。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1933年与中华民国建交。
巴拉圭:巴拉圭是南美洲内陆国家,面积41万平方公里,人口664万,首都亚松森(Asunción),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农牧业是该国经济主要支柱,此外巴拉圭国家足球队是南美一支劲旅。1957年与台湾建交。巴拉圭将在2023年4月举行总统大选,在野党候选人已经表示,如果当选将考虑与台湾断交,转而与中国建交。
貝里斯:又称伯利兹,前身为英属洪都拉斯,位置在中美洲东海岸。是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低的中美洲国家。
圣文森:全名为「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简称圣文森国,位于拉丁美洲,1981年起与中华民国建立邦交关系。
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又称圣基茨和尼维斯,位于加勒比海。2018年五月,在台湾被拒绝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时,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代表与台湾的卫生福利部部长见面并且支持台湾参与大会。
海地:海地是加勒比海岛国,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070万,首都太子港,官方语言为法语和海地语。海地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2010年发生大地震后,海地经济一定程度上依赖国际社会的援助。1956年与台湾建交。
圣露西亚:又译为圣卢西亚,是个位于加勒比海的火山岛国家。曾经在1997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与中华民国(台湾)断交。之后又在2007年与中华民国恢复邦交关系。
史瓦帝尼:又译斯威士兰(Swaziland)位于非洲东南部,东邻莫桑比克,其余方向与南非接壤。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蒂语,经济上主要依赖南非。1968年与台湾建交。
帕劳:又译帛琉,位处西太平洋,1999年与中华民国建交。2017年开始,中国以帕劳与中华民国之间维持邦交关系为由,指示旅行社停飞帕劳之后,中国游客遽减。由于来自中国的旅客实在太少,帕劳太平洋航空甚至在2018年时,宣称以成本考量决定暂停飞往中国的航班。
马绍尔群岛:马绍尔群岛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岛国,由一千多个岛礁组成,面积181平方公里,人口5.3万,主要为密克罗尼西亚人,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马绍尔语。1986年从美国托管下独立,1998年与台湾建交。
诺鲁共和国:又译为瑙鲁,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岛国,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二战期间瑙鲁被日本占领,战后由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共同托管,1968年正式独立。1980年与台湾建交,2003年断交,2005年复交。
图瓦卢: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国土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人口1.1万。1979年与台湾建交。图瓦卢海拔最高4.5米,受到海平面上升的严重威胁。2001年该国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面临国土被海水吞没的命运,该国居民将逐步撤离,举国搬迁新西兰。
梵蒂冈:梵蒂冈是台湾在欧洲唯一的邦交国。位于罗马城内的梵蒂冈,面积仅为0.44平方公里,被称为城中之国,是天主教罗马教廷所在地。1942年与中华民国建交。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