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8T12:45:16.976Z
习近平前两个任期更多地关注国内问题,去年10月,他强调了"外部安全"和"国际安全"

(德国之声中文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日益关注国家安全并加剧与美国的竞争,有可能将其在三年疫情封锁措施结束之后重新与世界接触的努力转变为新时代的从西方孤立。

取消从2020年开始实际上关闭边境的疫情控制措施以来,北京最近几个月采取了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外交和商业动作,这让许多观察家对其动机感到疑惑。其中包括:在与侵略者俄罗斯举行会谈的同时宣称促进乌克兰的和平,向西方领导人铺开红地毯同时又升级对民主台湾的军事威胁,以及在采取被视为扼杀中国商业环境的措施的同时拉拢外国企业领导人。

分析人士说,看起来晴雨不定的信息可能是习近平主席再次强化国家安全的结果。与竞争对手超级大国美国的关系跌至低谷,更与国家安全的强化互为因果。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Alfred Wu)说:"中国的严酷现实……是安全现在压倒一切,从经济到外交无所不包。"

吴木銮说,对安全的压倒性考虑正在损害中国的一些外交关系及其振兴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计划,即使它试图在包括乌克兰危机在内的关键地缘政治问题上巩固其权威。

他说:"尽管中国口口声声要对外开放,但它已经逐渐关闭了。"

从国内问题到外国威胁

习近平在去年10月打破多年来的惯例继续第三个任期后的一次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国家安全,将之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从政治和经济到技术和领土争端等各种问题。

随后他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更加尖锐,称中国的安全正受到美国试图遏制其崛起的挑战。

自2012年上任以来,国家安全一直是习近平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他的前两个任期更多地关注国内问题,如持不同政见者、维权人士和新疆地区的穆斯林族群。

在去年 10 月的演讲中,他强调了"外部安全"和"国际安全"。分析人士称,这标志着其新的重点是应对来自华盛顿的外国威胁。

当被问及对这篇报道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回应时,中国外交部表示"不了解情况"。

中国外交部官员多次宣称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支持多边主义和全球化,并指责其他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

相关图集:中国“战狼外交”走向何方?

不再“韬光养晦”:北京近年来一改邓小平定下的韬光养晦外交基调。CNN曾报道指出,与过去几十年素来温和的中国外交官们相比,“战狼外交”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这些中国外交官不会发表冗长的声明,而是在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任何针对中国或共产党的批评进行直接回击。
有狼才有战狼?:“战狼外交“的说法,取自中国2015年上映、票房大获成功的电影《战狼》,影片民族主义情绪相当浓厚。中国的外交官们最初并没有否认这种表述。根据中国官媒央视报道,2020年5月,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曾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路线,然而因为世界上有“狼”,因此中国需要“战狼”来捍卫国家尊严。图为《战狼2》剧照。
中国外交部不高兴:中国外交部并不认同“战狼外交”的说法。2020年12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一次论坛发演讲时表示,贴“战狼外交”这个标签,至少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解。他说,中国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从没有主动挑衅别人;“战狼外交”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又一个“话语陷阱”,“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放弃抗争。我怀疑这些人还没有从100年前的旧梦里醒来”。
战狼发言人:“战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其言论多次引发争议。比如2020年3月,他在推特上称可能是美军把新冠疫情带到了武汉。 “五眼联盟”外长发出针对香港问题的声明后,他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不管他们长“五只眼”还是“十只眼”,只要胆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小心他们的眼睛被戳瞎。他还曾发布一则抨击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所谓战争罪行的推文以及虚假图片。澳总理莫里森表示,中国政府应该为这条推文感到羞耻。
战狼大使们: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2020年4月威胁说,如果澳州政府继续推动调查新冠病毒源头(图为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中国民众可能抵制澳大利亚的产品或者旅游。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则针对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的儿子指责中共“专制政权”的说法,在推特上称他去了一次迈阿密后“感染思想病毒”。
出使欧洲: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列举中国在欧洲的5位"战狼"外交官,包括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驻法国大使卢沙野、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驻英国大使郑泽光、驻德国大使吴恳(图)。
总领事打人事件:2022年10月16日,港人组织在中国驻曼彻斯特领事馆前举行抗议时与领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一名示威者被拖入领事馆院内,遭到殴打。英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交涉,警方也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参与暴力的人当中也包括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12月,中方证实包括郑曦原在内的6名领馆工作人员被调离,但称之为正常人员调动,与打人事件无关。
告别“战狼”风格?:2023年一月,50岁的赵立坚卸下外交部发言人的职务,调任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几乎与此同时,原驻美大使秦刚(图)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长。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人事变动意味着中国有意改变过去几年树立起的“战狼”外交形象。但新外长上任后,锋芒不输前任。发言人面对国际媒体的态度也丝毫不见缓和。
大使的“个人观点”:2023年4月21日,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接受法国媒体电视采访时,质疑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以及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前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并对记者出言不逊,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有关言论招致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批评此言“不当”。中国外交部随即澄清中方"尊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中国驻法大使馆后来则声明称大使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表态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节奏有点乱: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的外交官在公开评论中越来越多地批评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权,传递的信息是,西方国家没有资格批评中国,而且中国受到西方国家更多的攻击。报道援引西方外交官说,中国的战狼外交"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效果适得其反,而且信息传递的受众并不明确,有点"乱了章法"。

外交穿梭的成与败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对安全的着魔影响到最近的几项外交行动。

例如,由于拒绝谴责其亲密盟友和最大石油供应国俄罗斯,中国推动乌克兰和平计划的努力遭到质疑。

习近平上个月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了自一年多前战争爆发以来的首次通话--目的是为了强调北京不偏袒任何一方--在中国驻法国大使质疑乌克兰主权后,被一些分析人士称为"有害的控制" 。

英国智库地缘战略委员会研究员帕顿(Charles Parton)表示,中国呼吁乌克兰实现和平与其自身与美国的斗争有关。

他说:"北京不在乎它的调解是否奏效……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损毁美国声誉的机会"。他指的是中国声称美国及其盟友为乌克兰提供武器是在为战争火上浇油。

波士顿克拉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巴特勒 (Michael Butler) 表示,乌克兰战争是检验美国保卫台湾的决心的试金石。

他说:"习近平特别关注的是美国会不会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捍卫乌克兰,帮助其抵御俄罗斯的侵略,同时公开将中国塑造为清醒理性的声音,将美国塑造为爱管闲事的侵略者。"

习近平4月6日在北京会晤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

分析人士说,中国试图拉拢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也是其对抗华盛顿影响力战略的一部分,但取得的成果喜忧参半。

他们提到了上个月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中国的会晤。这似乎是一次友好的、建设性的会晤,其美好印象却让中国在马克龙离开数小时之后就展开的对台军事演习毁坏了。

这与马克龙被认为在台湾问题上的软弱表态一起,引发了舆论对他此行讨好中国的强烈批评。欧盟官员随后对中国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

商业振兴的喜与忧

中国的安全强调也有可能让它在经济上陷入孤立。

今年3月份在中国举行的两次备受瞩目的商业峰会上,中国官员们煞费苦心地强调该国在疫情之后在商业上重新开放。

但最近几周,中国通过了范围广泛的新版反间谍法,并对在中国的一些海外公司采取了美国称之为 "惩罚性"的行动。

美国商会中国政策委员会主席罗斯(Lester Ross)告诉路透社,"在中国寻求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的同时,安全部门似乎更加肆无忌惮了。"

中国外交部官员此前曾表示,北京欢迎遵守中国法律的外国公司。

外国投资者非但没有对中国重新开放抱持乐观态度,而且中国资本市场长达数十年的上涨行情也正在跌落。中国与美国的竞争成为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

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对冲基之一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达利欧 (Ray Dalio) ,他曾经是备受瞩目的看好中国的外国投资人士。

今年早些时候退休的达利欧最近在他的个人领英(LinkedIn)账户上写道。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非常接近红线。如果越过红线,将不可挽回地将它们推向某种类型的战争的边缘。这会让这两个国家都受到损害,而且对世界秩序造成严重和不可挽回的破坏。"

(路透社)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