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T08:19:20.418Z
美國近期多次欲與中國重啟溝通未果(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希望6月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會」(The Shangri-La Dialogue)上,會見中國新任國防部長李尚福。英國《金融時報》週四(5月11日)報導,中方表示,由於美國對該部長實施制裁,兩國防長舉行會晤的可能性很低。這是美中高層試圖展開對話以來所遇上的最新障礙

2018年,時任將軍的李尚福尚未擔任中國國防部長,並因協助中國進口俄羅斯武器而遭美國制裁。時至今日,美方表示該制裁並不阻礙奧斯汀在第三國與李尚福會面,但一些匿名知情人士告訴《金融時報》,拜登政府並無意取消制裁,而要中國在此情況下同意舉行會談,幾乎是不可能的。

白宮並未回應《金融時報》的置評請求。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4月曾赴莫斯科與俄國防長會談

「香格里拉對話會」是由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運營的年度安全論壇,經常成為美中國防官員會面的場所。奧斯汀去年即在同場論壇上,與中國前任防長魏鳳和進行了雙邊會談

倘若北京接受此次會談提議,這將是中美關係因2月偵查氣球事件而跌落冰點以來,雙方最高級別的面對面會談。

氣球事件後,奧斯汀及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將軍(General Mark Milley)曾多次請求與中國的對應官員通話,均遭中方拒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等高層的訪中計畫,也被迫取消或推遲。拜登一再呼籲中美關係需要緩和,也都被中方駁斥「沒有誠意」,各界殷切期盼的美中元首通話,也遲未實現。

對此,五角大廈表示美方希望「與中國國防部長等中國軍方領導人,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但「決定無視、拒絕或取消美國多項高層溝通請求的,是中國」。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則表示,兩國正在進行「必要的溝通」。該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補充,中美「不應為溝通而溝通」,呼籲「美方拿出誠意……以實際行動創造溝通所需的條件和氛圍」,才能助中美關係「重回正軌」。

然而,能否促成這場正在研擬中的會談,對中美雙方來說都成了騎虎難下的尷尬局面。

美國防長奧斯汀(資料照)

中國拒會談恐使週邊國家不安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稱,美中競爭激烈,加之兩國高層缺乏對話,令東南亞國家感到越來越不安,倘若奧斯汀和李尚福各自出席了「香格里拉對話會」、兩人卻沒有舉行會談,這些國家將會非常「震驚」(shocked)。

葛來儀說:「問題是,他們是會責怪美國,還是中國?我的感覺是,該地區的多數國家都明白,美方一直在尋求與中方接觸,卻遭到阻撓。」

美國CSIS智庫的中國問題專家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則認為,這場爭端顯示,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能否穩定,取決於「雙方的政治互動」。他說:「北京不與美國會面越久,歐亞就會有越多國家覺得中國冥頑不靈」。

相关图集:“气球”事件加剧美中两国紧张关系

击落:中国的一个气球在美国本土上空飘荡了数日之后,2月4日,美军在南卡罗来纳州沿海水域将其击落。美国指责中国利用气球进行间谍活动。但中国方面表示,这只是一个失控的气象气球。
搜寻:被击落的气球坠入距离南卡罗来纳州海岸几英里处的大海中。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对气球坠落的地区进行定位,并派出直升机和舰艇在坠落区域梳理寻找气球残骸。
打捞:看上去像是渔民们正在捕捞一个超大的水母,但实际上这是美军的一个负责处理爆炸物的小组成员在海上打捞中国气球被击落后的残骸。这个气球直径大约达到61米,重量相当于一架小型客机。
残骸:由于气球尺寸巨大,而且对其安全性的不确定性,美国最终决定在海上击落。气球坠落地区的水深约为15米。美军正在努力打捞更多的残骸,以便更准确地了解这个飞行物的实际用途。
工具:美军使用了包括水下无人机等特殊装备搜索并打捞气球残骸。“探路者”级海洋测量船利用声纳技术在坠落区寻找残骸碎片。据美军的说法,搜索面积约为2.25平方公里。
寻获:美军北方司令部2月13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打捞团队从气球坠落处寻获了一些重要的残骸,包括确认所有主要的传感器和电子装置,以及整体结构的大块物件”。
升级:美国击落中国疑似间谍气球之后,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此间,中国国防部长曾拒绝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通电话来讨论与气球相关的事宜。中方称美国的击落行动是过度反应,违反了国际准则。美国商务部则将与北京疑似间谍气球计划有关的中国6个实体添加到出口黑名单中。过去几天,美军在美国西北部阿拉斯加州海岸、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区,以及美加边境休伦湖的上空又分别击落了三个飞行体。

美國顯得太過急切殷勤?

彭博社11日報導,拜登政府雖持續遭中方拒絕重啟溝通,但仍不斷嘗試促成中美雙方不分基層、高層對話的積極態度,是為了安撫「擔心美國在緩解緊張局勢方面做得不夠」的歐亞盟友。然而部分輿論也擔憂,這樣的策略可能會讓美國顯得懦弱、仰中國鼻息。

「歐巴馬國家安全委員會」(Obama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前亞洲高級主任梅代羅斯(Evan Medeiros)認為,這個「既聰明又冒險」的策略雖可助美方取信於歐亞國家,但也可能強化中國宣稱「西方世界更需要中國」、中美議程由中方掌舵的論點。

美國中情局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前副助理局長懷爾德(Dennis Wilder)也表示,此舉可能讓中國領導人認為「他們在偵查氣球被擊落後關係凍結的策略奏效了」,並判定中方在兩國外交角力中,取得了戰術優勢。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10日批評:「我就是搞不懂拜登政府為什麼要為了(與中國)召開會議,做出這種的急切又殷勤的追求者表現。」加拉格爾認為,此舉顯示了拜登政府想競爭其在世界其他區域地位、參與區域事務的意圖,卻讓美方的整體戰略顯得混亂而無頭緒。

(《金融時報》、彭博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