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2T09:01:53.426Z
印度總理莫迪(左)22日會晤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廣島的七國集團(G7)峰會週日(5月21日)落幕,受邀參與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隨後前往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出席印度與太平洋島國合作論壇(Forum for India-Pacific Islands Cooperation, FIPIC)。

週日晚間,莫迪抵達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Port Moresby),由巴國總理馬拉佩(James Marape)親自到機場迎接。馬拉佩對莫迪的高規格接待,成為《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等印媒的關注焦點。

報導稱,巴國一般不會在日落之後舉行典禮迎接任何賓客,但莫迪不僅有禮炮、儀隊、紅毯迎接,馬拉佩更彎腰碰觸了莫迪的腿。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的發言人帕特拉(Sambit Patra)21日在推特上表示,此舉「體現了印度在莫迪總理領導下的成長與影響力」。

印度布局太平洋

法新社指出,莫迪此行是第一次有印度總理造訪巴布亞新幾內亞。近年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大量投資、擴張影響力,印度對此感到警戒,因此尋求強化與該區域的關係。自2020年開始,印中邊境衝突再起,導致雙方關係惡化。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太平洋島國項目研究員索拉(Mihai Sora)告訴法新社:「隨著印度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角色日益顯著,它逐漸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一個印太強國,它也希望被這麼看待。」

週一(22日),莫迪與馬拉佩舉行雙邊會談。莫迪在推特上指出,對談「極具成效」,雙方將強化商業、科技、衛生等方面的合作,也有討論到氣候變遷。

印度總理莫迪22日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共同主辦印度與太平洋島國合作論壇。

在印度與太平洋島國合作論壇上,莫迪告訴14個太平洋島國成員國,印度將會是他們的「可靠夥伴」,一同因應供應鏈與氣候變遷等問題;此外,印度支持多邊主義,致力於維持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與包容」。

莫迪還說,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成員國皆贊同,應增加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四方安全對話原訂本週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但因拜登無法到場而取消;上週六(20日),四國領袖已改在G7峰會場邊會晤。

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22日表示,太平洋島國把印度視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領導者,呼籲印度應替「因大國博弈而身受其害」的小島國爭取利益。他補充道,小國受到俄烏戰爭等因素劇烈衝擊,通膨、物價居高不下。

莫迪也會見了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等領袖。結束一連串雙邊會晤後,莫迪前往澳大利亞,與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見面。

美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簽署防衛協議

原本美國總統拜登也要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參加美國與太平洋島國論壇(U.S.-Pacific Islands Forum),但因美國國內債務危機未解,白宮18日宣布取消拜登行程,改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代為出席。

22日,布林肯抵達巴布亞新幾內亞,正式與該國簽署了防衛合作協議(Defence Cooperation Agreement, DCA),此後美軍將可以進出該國的空域與港口。他強調,此協議是兩國身為平等的主權夥伴共同起草的;馬拉佩則表示,雙方藉此提升了原先「普通的關係」。

馬拉佩此前曾說,跟美國訂約之後,未來十年內美軍在該國附近的部署將會增加;巴國將容許美國進入該國水域,並獲得美國的衛星監控技術,以對抗「公海上的非法行為」。儘管如此,這不代表巴國不會跟其他國家簽署類似協議,包含中國。

此外,巴布亞新幾內亞也與美國簽訂隨船觀察員協議(Ship Riders Pact),允許美國海岸警衛隊在該國的專屬經濟區內巡邏,且船上將有巴國的官員隨行。美國國務院稱,華府還將提供4500萬美元的資金,強化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經濟、安全合作。

不過,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22日的報導指出,巴布亞新幾內亞內部有一波聲浪,批評總理馬拉佩破壞了該國戰略獨立的傳統。

巴國最大報《信使報》(Post Courier)報導,此協議引發多所大學的學生抗議,認為政府在該國的重要出入關口給了美軍太多自主性。一名17歲的學生告訴美聯社,她反對與美國簽訂協議。她說中國在當地修路、資助學校,相較之下美國提供給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幫助不大。

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被問及美巴簽訂協議一事,她回應,針對各國與太平洋島國的正常交往與合作,中國「不持異議」,但「需要警惕的是以合作之名搞地緣政治博弈」。她表示,中國認為任何合作都不應當針對第三方。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

美中著眼太平洋島國戰略地位

去年,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簽訂安全協議,掀起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疑慮,質疑中國可能在當地建立軍事基地,但所羅門群島否認此說法。隨後,美國強化在太平洋的布局,例如在所羅門、湯加等國設立使館。

法新社指出,美國眼看中國的勢力深入南太平洋,擔憂未來若台灣遭到中國入侵,美軍的防衛可能複雜化。至於美巴防衛合作協議,對外定調是「保護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領土疆界」,但有專家認為,中國在太平洋的勢力擴張是重要影響因素。

美巴簽署協議前,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太平洋島國項目顧問皮克(Gordon Peake)告訴法新社,巴布亞新幾內亞不再是「寂寥的偏遠外交哨所」;雖然文件內可能不會直接提及中國,卻會是美巴關係深化的一項重要弦外之音。

新西蘭總理希普金斯(Chris Hipkins)22日早上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會晤時則說,美巴防務協議是「既有關係的延伸」,不只涉及軍事影響力,更關乎發展。他對美國對太平洋地區的關注表示樂見,但也表示新西蘭對於把太平洋地區軍事化並不感興趣,而是關心氣候變遷等共同議題。

相关图集:美国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美军可进入更多菲律宾军事基地:美国防长奥斯汀宣布与菲律宾达成协议,使美国能够进入菲律宾的另外四个军事基地。如此一来,美国军队便能紧盯两个关键地点: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的争议地区。据官员称,每天都有大约500名美军士兵在菲律宾执勤,该国允许美军在指定的菲律宾军营中停留。
美防长:加强联盟以应对中国非法主张:在与菲律宾防长加尔维兹(Carlito Galvez Jr.,图右)于马尼拉一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防长奥斯汀表示,加强联盟的努力「在中国继续推进其在西菲律宾海的非法主张时尤为重要」。作为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责美国通过新的军事安排追求「其自私的议程」,称这是「加剧该地区紧张局势并危及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行为」。
增加朝鲜半岛部署的军事设备:美国防长奥斯汀也在首尔宣布,将增加在朝鲜半岛部署的先进军事设备,包括战斗机和航空母舰,以促进联合训练和规划。他和韩国国防部长李钟燮就扩大美韩联合军事演习达成协议,还讨论了2月份模拟演习的准备工作。朝鲜在2022年试射了几十枚导弹,包括可能具有核能力的导弹,旨在打击韩国和美国本土的目标。美国因此在去年恢复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加强对平壤的威慑。朝鲜官方对此表示,它准备以「最具压倒性的核力量」来反击美国的军事行动。
调整美军在冲绳岛驻军:2023年1月,美国和日本同意调整美国在冲绳岛的驻军,部分原因是为了加强反舰能力,为中国入侵台湾或在中国南海或东海发生其他敌对行为时做准备。日本是美国在本土之外驻军最多的地方,包括大约1.8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其中大多数人都驻扎在冲绳岛的主要基地。尽管日本和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它们有着密切的非正式关系,并且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活动有着共同的担忧。
重开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美国今年初重新恢复了自1993年以来关闭的美国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美国务卿布林肯称这是对印太地区伙伴关系的承诺。去年4月索罗门群岛与中国签署的秘密安全协议引发了西方大国的担忧,即索罗门群岛可能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提供一个立足点。美国国务院表示,重开那里的大使馆是对抗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优先事项。
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与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却是台湾的主要军事支持者。几十年来,华盛顿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去年8月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中国解放军在台湾周边海域展开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实弹军演。接着在9月,拜登政府宣布了价值11.6亿美元的第6度对台军售案。美参院更在去年底通过《国防授权法案》,该法计画未来派遣美国政府官员长驻台湾,以强化美台双边合作。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