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民党成立160周年

追溯历史:在德国工人运动大潮中诞生的第一个党派就是1863年5月23日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建党超过100年后,社民党出现了第一个联邦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s)。

地下会议:秘密会议——这就是第一次社民党开会的场面。社民党创始人倍倍尔(August Bebel)和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早期的社民党的目标是要让工人们可以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1863年,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在莱比锡成立了社民党的前身“全德工人联合会”(ADAV),当时有4600名成员,1872年成员数量已达到2.1万人,并且队伍依旧不断壮大。

逆流而上:工业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人们的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不过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新兴的重工业,员工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并且也会损害身体健康。工人协会有很大的知名度。1878年出台的反社会主义法案试图阻止这个势头,社会民主组织被禁止。不过这并没能阻止社民党的扩大。到1890年,该法案并未得到延长,社民党成功参加了同年的议会选举。

重返校园:从1906年以来,位于柏林的社民党党校的教室里曾经坐过像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或者是倍倍尔这样的学生。后者创办了这所学校。办学的初衷是纪念倍倍尔的父亲和他说过的一段话:“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

动荡的魏玛时期:政治家菲利普·谢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在国会大厦的阳台上。1918年11月9日,这位社民党成员宣布共和国成立。一年后,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 成为魏玛共和国总理。妇女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到1932年,社民党都是在议会中势力最强的党派。

坚决反对纳粹:1933年3月22日,社民党议员威尔斯(Otto Wels)在国会发言时反对会令希特勒得到不受限制力量的“授权法案”。他说到:“自由和生命可以被剥夺,但是尊严却不可剥夺。”社民党议员全体一致反对纳粹党的提案。几个月后,工会遭到沉重打击,社民党被禁。

迫害和流亡:社民党成员必须在穿着制服的军人的监督下洗刷墙上的政党口号。很多成员被捕、遭到虐待或被杀害。1933年,威尔斯在布拉格成立了社民党流亡组织。从1940年至1945年社民党又在巴黎和伦敦组织活动。德国工人运动的一部分在斯堪的纳维亚和美国重新开始活跃。

重返政坛:1946年,在被炸毁的法兰克福,西方占领区的新社民党主席库尔特·舒马赫(Kurt Schumacher)发表讲话。在全苏联占领区(后来的东德),社民党和德国共产党(KPD)被合并成社会主义统一党(SED)。战后西德1949年第一次大选中,社民党以微弱劣势被基民盟击败,此后多年都是反对党。

首位社民党总理:当时的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纪念碑前下跪。这位社民党总理推出了“新东方政策”。他发表的第一份政策声明中心围绕着“更多民主”。在上台第二年,勃兰特积极推动落实了一系列法律、家庭和性别平等政策的改革。

施密特和“德国之秋”:1977年,极端左翼恐怖组织红军旅绑架并谋杀了德国雇主协会主席施莱尔(Hanns-Martin Schleyer),当时的德国总理,社民党人士施密特参加了追悼仪式,慰问施莱尔遗孀。

重成反对党:1982年,由于出现多种分歧,社民党和自民党联盟关系破裂。之后很长时间社民党都在扮演反对党的角色。1994年联邦大选中,社民党总理候选人鲁道夫·沙尔平(Rudolf Scharping/左)选举失败。不过,再过四年社民党人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右)将迎来机会。

第三位社民党总理:1998年联邦大选中,基民盟党籍的当任总理科尔选举失败,社民党终于成功,与绿党组阁担起了执政大任。第三位社民党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任职期间大力推行“2010大议程”(Agenda 2010),在劳动市场上作出了广泛的改革。招致了工会方面的批评。社民党流失了很多成员和选民,这些人转而成为新成立的左翼党(Die Linke)的支持者。

第四位社民党总理:2021年,德国迎来了第四位社民党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他也是联邦德国的第九任总理。1958年出生的肖尔茨是一位政坛老手,曾担任过汉堡市长,也担任过德国财长,具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图中是2021年12月8日肖尔茨宣誓就职。社民党与绿党、自民党组阁,形成了新的执政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