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1T08:08:00.804Z
東西方對待AI的態度存在差異,圖為ChatGPT示意圖

(德國之聲中文網)人工智慧(AI)當紅之際,來自全球頂尖的AI專家、研究人員、企業高管週二(5月30日)發佈一項聲明,要求各界審視AI可能造成人類文明滅絕的風險 。

這份聲明由總部設在美國舊金山的AI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AI Safety)發布,主旨闡明:「減輕人工智能滅絕(人類)的風險,應該與大流行病和核戰爭等其他社會風險(一樣),共同成為全球性的優先事項。」

誰簽署了這份聲明?

這份聲明的簽署人相當多,其中不乏重要的AI專家和企業高層,例如2018年圖靈獎共同得主、被稱為「AI教父」的辛頓(Geoffrey Hinton)和本希奧(Yoshua Bengio)。 

ChatGPT的研發公司OpenAI執行長阿爾特曼(Sam Altman),以及搜索引擎巨頭谷歌(Google)旗下人工智慧公司「深度思考」(DeepMind)的執行長哈薩比斯(Demis Hassasbis),也位列其後。

各類學者專家和商界人士,包含一大批在谷歌和微軟等公司工作的專業人士,以及其他領域的知名人士,如愛沙尼亞前總統卡柳萊德(Kersti Kaljulaid)、美國神經科學家和主持人哈里斯(Sam Harris),以及加拿大流行歌手和詞曲作者葛萊姆絲(Grimes)等人。 

核科學、流行病和氣候變化專家,如作家麥克基本(Bill McKibben)也簽署了聲明。麥克基本曾以1989年的著作《自然的終結》敲響全球變暖的警鐘,並在另一本書中對人工智慧相關技術提出了警告。 

OpenAI的執行長阿爾特曼也簽署了這項宣言,圖為今年5月16日他到美國參議院出席聽證會。

為何擔憂AI的安全?

這項聲明的序言提到,各界「越來越多地討論AI帶來的廣泛、重要和緊迫的風險」,但這仍「很難表達對AI一些最嚴重風險的擔憂」,聲明稱應就克服這一風險障礙展開討論,並「為更多的專家和公眾人物創造常識,讓他們也認真對待一些先進AI最嚴重的風險」。

聲明發布的時機,恰逢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在瑞典舉行會議,政治家和科技名人預計近期將討論人工智慧的潛在監管問題。 

今年稍早,特斯拉和推特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等1000多名研究和技術人員曾簽署了一封更長的信函,呼籲各界暫停AI開發6個月,稱AI「對社會和人類構成深遠風險」。

該封信是對OpenAI發布新人工智能模型GPT-4的回應,但OpenAI、其合作夥伴微軟和競爭對手谷歌的領導人,當時都沒有簽署這份文件。

AI安全中心主任德里克斯(Dan Hendrycks)解釋:「我們正試圖在這些風險發生之前解決它們,而不是在事後才解決災難」。

美聯社報導,隨著新一代高性能AI聊天機器人(如ChatGPT)的興起,人們越來越擔心AI會超越人類並失控,並促使世界各國為開發中的技術制定法規。歐盟已率先擬定了AI法案,預計將於今年內獲得批准。

今年4月,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也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草案,向社會大眾公開徵求反饋。

相关图集:仿真机器人会取代我们吗?

“爱因斯坦教授”:总部位于香港的汉森机器人公司开发了类似人类的机器人,其中一个机器人被命名为 “爱因斯坦教授”。其目的是让新一代能够了解爱因斯坦的知识和幽默。
机器人的爱与同情心:为了使机器人尽可能地像人一样,汉森公司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名为Frubber的纳米技术皮肤,能够以假乱真地呈现人类的面部表情。在未来,该公司还希望赋予其机器人其他人类的能力,比如爱和同情心。
“索菲亚”:公民和大使:汉森公司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制造仿真机器人。2017年,一个名为“索菲亚”的机器人首次进军人类身份:她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拥有人类公民身份的机器人。在她的问世之后,沙特阿拉伯让这个机器人成为该国公民。“索菲亚”还作为 “创新大使”为联合国工作。
万能机器人:“博姆尼”(Beomni)是一个万能的机器人。根据其美国制造商超想(Beyond Imagination)的说法,它可以被用于多种用途:能开瓶,也能注射,因此可用于美食和医疗领域。而且,它甚至被认为可以前往太空,帮助建造太空建筑。
艺术家机器人:仿真机器人不仅执行事务性的任务,它们甚至可以做艺术工作。“Ai-Da”机器人就是如此。来自工艺公司(Engineered Arts)的这款机器人是一个拥有人类面孔和机器人手臂的人工智能艺术家,开发于2019年,是世界上第一个配备艺术系统的机器人。在算法的帮助下,它可以制作素描、油画和雕塑。
机器人专家的“孪生兄弟”:当日本机器人专家石黑浩站在他制造的机器人“Geminoid”旁边时,出现一个奇特的画面:这个机器人看起来像他的孪生兄弟。石黑被认为是日本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大明星,他还为日本的数字转型大臣河野太郎制造了一个克隆机器人。石黑的“孪生兄弟”机器人正在美国进行巡回演讲——没有石黑的陪伴。
和人类同事一起工作:德国也在开发仿真机器人: 2022年秋天,“Lena”完成了在办公室的试运行。来自时光跃进实验室(Leap in Time Lab)的这位配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女士与人类同事一起工作了八个星期。在测试阶段结束时,“Lena”已经将她的词汇量扩大到能够进行演讲的程度。
人工智能教父发出警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道德层面讨论也越来越多。被称为“人工智能教父”辛顿(Geoffrey Hinton)担心人工智能失控,并警告说“人类面临严重风险”。他说,许多人可能很快就难辨真假了。最近,辛顿从谷歌辞职。

東西方對AI的態度落差?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本週刊載文章指,根據市場調查機構益普索(Ipsos)於2022年發布的一項調查,只有35%的美國人認為AI的好處大於風險,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對該技術前景最悲觀的國家之一。

相比之下,中國是世界上對AI最樂觀的國家,近五分之四的中國人相信AI的好處勝過風險。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副研究員德雷塞爾(Bill Drexel)和研究助理凱莉(Hannah Kelley)認為,在美國,災難往往會促使公眾意識提高、加強安全措施,因為它們的後果會擴及整個媒體和社會;但在中國,災難事故很少能通過媒體引起反響,因為政府會為了維穩而封鎖資訊。 

2名專家指出,中國形成了一種「災難健忘症文化」,公眾很難要求改變,也無法迫使政府從代價高昂的事故中吸取教訓。很少有人對錯誤負責,意味著企業主往往對安全問題視而不見,中國可怕的工業事故歷史就是明證。

此外,若美國認識到AI構成的嚴重威脅,業界和政府可以加倍限制容易武器化的AI商業研究轉移到中國,包括利用合資企業和中國投資的技術轉讓策略。

不過,益普索民調發布的2022年,ChatGPT尚未在全球颳起炫風,美中兩國目前對於AI的發展態度或有所變化。

Nvidia創辦人在台大受歡迎

相較於部分西方專家和企業高層對AI態度的謹慎,亞洲整體對待AI發展的態度似乎較為正面。另一個案例展現在美國AI晶片設計商英偉達(Nvidia,又譯輝達)的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正在台灣受到明星式的歡迎和接待。

彭博社報導,這位60歲的企業家近期來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週末在台北夜市受到群眾追捧,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也一直被粉絲和媒體包圍。

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一場圓桌會議上,黃仁勳談到AI監管,以及如何在中國等地使用該技術。黃仁勳認為,AI將超越科技業的界限,滲透到從農業、工廠、製藥和氣候變化的方方面面。

黃仁勳說,「人工智慧讓每件事看起來都不一樣」,並談到加速運算及生成式AI是現今電腦產業的兩大趨勢。他直言:「AI將是未來遊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在討論中國時,他似乎顯得態度慎重。他認為,北京將支持AI的發展,並利用這個機會培養本土企業家。

(綜合報導)

英偉達公司商標示意圖(資料照)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