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伯克访华后: 对中国语调更为强硬 - 柏林飞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日前举行了电话会谈。德国媒体如何看待?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访华后,有什么余波吗?从德国媒体的角度来看,德中关系和台海局势进入了什么状况?
就乌中首脑电话会谈,《明镜》周刊写道:悄然无声的时光已经过去,泽连斯基和习近平终于通电话了。北京视这一会谈为外交杰作。但基辅明显含蓄得多。
N-TV电视台报道说,乌克兰前驻德国大使安德列梅尔尼克认为,中国可以在俄罗斯侵乌战争中发挥和平作用。这位乌克兰副外长对习近平宣布的特使寄予厚望。当然,这并不会改变乌克兰实现和平的前提条件,但基辅和北京之间的和睦关系是走向和平的重要一步。而且北京要派遣特别代表团前往乌克兰调停,这是自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当然,中国人会追求自己的利益。但他相信,“公正的和平解决方案和结束敌对行动比这个对整个世界秩序来说永无止境的巨大地震更符合北京的利益”。他对泽连斯基和习近平的电话会谈的评价是:这“是在加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和结束俄罗斯侵略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德国绿党籍外长贝尔伯克四月中旬访问北京后,贝尔伯克与中国的沟壑变得更为明显。
《明镜》周刊报道说,贝尔伯克在北京和中国外长秦刚的联合记者会上,已进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公开交锋。贝尔伯克回国后,继续放炮,说访问北京“有时不仅仅是震惊”。中国越来越多的显示自己是一个“竞争对手”。她回国后,对中国采用了更为强硬的语调。她说,中国显得更具“攻击性”和对外界“咄咄逼人”的程度,有时“不仅仅是令人震惊”。这位外长在德国联邦议院的一项政府询问中这样回答说。她还说,与此同时,中国的内部镇压正在加剧。对我们来说,“中国是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系统性竞争对手。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印象是竞争对手这方面越来越多。” 但贝尔伯克承认,中国仍然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她继续要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以降低风险,但不要求和中国脱钩。
由于社民党籍总理朔尔茨和绿党籍外长贝尔伯克在中国问题上分歧明显,德国电视一台估计,德国的中国战略在6月20日柏林德中政府磋商会议到来时,还未必能出台。
与此同时,德国经济界尤其是大型企业,如大众汽车集团、梅赛德斯汽车集团,化工巨头巴斯福等,似乎都和贝尔伯克以及绿党籍经济部长哈贝克不是一条心。他们继续看好与中国的业务,没有削减在华业务的计划。他们还计划通过投资和研发等,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就台海局势,德国《时代周报》采访了军事专家马克坎西安(Mark Cancian)。该报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力量,并且正在用它来威胁台湾。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如果美国及时援助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未必能够占领台湾。坎西安也对中国入侵台湾能否成功深表怀疑,因为中国攻打台湾的代价将是“十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