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023 - 16:05

古斯塔夫·埃菲尔不仅是一位建筑师,他更是一名企业家,在19世纪的科学浪潮与新兴商业领域起舞。他的专业技能和商业嗅觉相辅相成,激发出惊人的杰作,引发后人弥久的思考。在本期节目当中,法国建筑工程历史学家,埃菲尔铁塔专家贝尔特朗·勒曼(Bertrand Lemoine)在艾菲尔铁塔的顶部接受本台外语部总监Patrice Martin和外语部多媒体负责人Florian Riva采访之际,回溯古斯塔夫·埃菲尔的职业生涯轨迹,和其后世回响;本台各语言编辑部也藉此机会邀您一同探访埃菲尔在世界各地的建筑真迹。

提到艾菲尔铁塔,就不能绕开中国民众对于铁塔的热情。贝尔特朗·勒曼对此解释道:“中国人很喜爱法国,因为法国在他们眼里代表着浪漫,中国人更是把巴黎看作是这种浪漫主义的典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在杭州这个城市打造了一个很神奇的项目:这个项目重塑了新奥斯曼式建筑群,复刻了巴黎的建筑,其中就包括艾菲尔铁塔。这个建筑项目占地很大,其核心内涵则是让这个新兴的社区拥有法式生活艺术,以及(法式)生活之道。中国的很多城市其实都复刻了艾菲尔铁塔,例如深圳,例如杭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艾菲尔铁塔象征着巴黎,象征着法国,象征着生活的艺术。所以其实中国人复刻艾菲尔铁塔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复刻这个建筑,这个雕塑,这个形象,更多的是代表着法式生活艺术的精髓,在中国的新城区当中出现。艾菲尔铁塔所蕴含的这种象征的能量之强,震撼人心,它已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模式,一种城市建设规划之魂的象征”。

目前许多国家都和中国一般,抱着类似的思路复刻了艾菲尔铁塔。除了铁塔,古斯塔夫·埃菲尔还在世界许多地方留下了真迹。今年,本台各语部将前往世界各地探访古斯塔夫·埃菲尔留下的印记:其中英语编辑部将探访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葡萄牙语编辑部将探访葡萄牙的玛丽亚港皮亚大桥,巴西葡萄牙语编辑部将回顾古斯塔夫·埃菲尔和巴西飞行器先驱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之间的友谊,西班牙语编辑部将探访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船闸,俄语编辑部将探访布达佩斯火车站,波斯语编辑部将探究波斯王和埃菲尔、巴斯德之间的故事,罗马尼亚语编辑部将探访位于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之间、见证过俄土战争爆发和苏联难民涌入罗马尼亚的乌格尼桥,中文编辑部则将聚焦天都城的艾菲尔铁塔及巴黎建筑群复刻。

古斯塔夫·埃菲尔是巴黎中央理工学院的毕业生,这是法国最著名的工程师学院之一。他其实也被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录取了,但他还是在自己20岁,即1852年,去了中央理工学院读书。当时他助攻化学相关领域,因为他叔叔有一家化学工厂。等到快毕业的时候,他的专业方向已经偏向金属建造,研究小型桥梁。毕业后他和建筑师一起合作,在波尔多带领施工团队。这个波尔多的工程是当时最大的金属桥梁建筑项目。到了32岁,古斯塔夫·埃菲尔开创了自己的公司,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作品和名望逐渐得以积累,而他的名望随着巴黎铁塔达到了顶峰。

贝尔特朗·勒曼总结认为,“古斯塔夫·埃菲尔其实并不是一个在专业领域特别闪耀的学生,他只是在一所很好的工程师学院上学。不过,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不仅掌握当时新兴的金属建筑技巧,在工业革命掀起的铁路热潮,金属建筑浪潮上起舞,还有能力领导公司,选择正确的商业伙伴,寻找良好的政治依托支点。所以,与其说古斯塔夫·埃菲尔从事的是建筑事业,不如说他事业的逻辑线更偏企业家精神。当然,他作为建筑师的能力,对于他的商业开拓,的确也是基石”。

再之后,古斯塔夫创办的公司开始和其他公司进行竞争。得益于他的能力,技术,和选择优秀商业伙伴的慧眼,他的公司一跃成为当时法国金属建造领域的第六第五甚至第四名,他带领公司和其他法国公司乃至外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他本人的名声也随着公司的壮大而远播。但如果不是艾菲尔铁塔,他不会如此出名。艾菲尔铁塔是古斯塔夫建筑生涯的高光,这座铁塔让他的名字进入了建筑师的神殿,也让他的姓名直到如今都在世界范围被人熟知。

贝尔特朗·勒曼回顾道:“古斯塔夫·埃菲尔向法国之外出口了不少作品,他在巴黎近郊的勒瓦卢瓦·佩雷有一座工厂,生产产品,主要是一些组件。这些组件通过水运和火车被运到国外。抵达目的地之后,这些组件会被组装起来,可以说这是当年金属建筑的一种构筑方式。埃菲尔本人曾经多次前往葡萄牙波尔图大桥建筑工地杜罗河畔,这座巨大的金属桥梁横跨160多米,是当时最大的桥之一。他亲自去督工,因为这是他第一个法国以外的重大工程。当然,当地有代表人,工程师,办事处,合作伙伴等等,来在外国当地接收建筑材料,进行工程”。

“当时的金属建筑分成两部分,首先是部件的生产,其次是部件的组装建筑,这两道工序是分开的。当我们谈到建筑的组装,我们不仅可以列举加拉比高架桥这种大型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需要从很远的地方把部件运入中央高原;我们还可以想到小型便携式桥梁。不是说桥梁本身可以便携,而是说桥梁的组件携带起来很方便:工人们先在工厂做好组件,那种三角形的零件做好之后,运到工地进行组装。组装的时候对于人工的要求就不是很高了,一般有一个工地负责人就可以。再有一张组装说明,就够了,基本相当于今天我们自己买材料回家组装一个柜子这么简单。这种小型“便携桥梁”在市场上很走俏,给公司带来了很好的声誉,受到青睐的程度不逊于复杂的大型高架桥”。

古斯塔夫·埃菲尔是一个很爱运动的企业家,他游泳游得很好,他对于员工尤其是工人的安全也非常重视。贝尔特朗·勒曼指出,爱游泳和注意工人施工安全这两点之所以被放在一起,是因为埃菲尔的这项技能救过一位工人的生命:“其实当时工地的条件不好,许多工人都会失去生命,古斯塔夫·埃菲尔就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安全。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往事:当古斯塔夫·埃菲尔还是一个年轻的工程师的时候,他接手了波尔多大桥的建筑计划。这是他第一个重大的工程,当时有一个工人掉进了加龙河,这个工人不会游泳,是古斯塔夫·埃菲尔跳下河把他救起来的。这种对于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视,早于我们当今对于施工安全的保障安排。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工地以没有或者很少出事而著名,艾菲尔铁塔曾经有一例死亡,有人被电梯压死,但不是在运营期间。相较起来,同一时期在苏格兰建起的福斯桥是当时最大的桥-福斯桥的工地上曾经死了70人”。

古斯塔夫·埃菲尔不仅是工程师,他还是企业家,成功打造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塔。埃菲尔有着科学精神,他注重技术进步,他自己也是那个时代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角色。不过更广泛来说,他具有的是科学精神。他在铁塔第一层的一周刻了72个法国智者的名字,用这种方式向他们致敬。贝尔特朗·勒曼回顾道:“古斯塔夫·埃菲尔在他职业生涯的第二部分不仅继续进行科学探究,还积极推进和宣传科学。他允许人们在艾菲尔铁塔上做气象观测,研究物体坠落和风的阻力;他还在铁塔脚下建了一个风洞,后来这个风洞被移到了巴黎的波洛街,现在一直都在。古斯塔夫·埃菲尔还是研究电台的先驱者之一,因为他曾经允许法国军方在铁塔第三层安装一个电台。古斯塔夫·埃菲尔本人对这些科学项目经常予以支持,尤其是经济上的支持,而这些研究的确也可以证明埃菲尔本人对于科学做贡献的意愿。我们可以说这是他对于技术,科学进步的贡献,也是他在19世纪对社会和人文进步的一种贡献”。

作者: 呢喃 | Patrice Martin & Florian Ri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