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召开外长会议,商议修订对华战略谈乌克兰台湾等问题
欧盟27国外长非正式会议5月1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与会的各国外长将讨论当前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问题。瑞典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会议由瑞典外相比尔斯特罗姆(Tobias Billstrom)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主持。据《南华早报》报导,就对华政策问题,欧盟对外行动署11日向各国首都分发了一份旨在引导辩论的立场文件。文件指出,面对意图以其自身形象“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的中国,欧盟必须采取“清醒”但“不对抗”的态度。
报导指,该文件建议就欧盟对华战略进行表面上的改变,而不是全面改革。新的重点放在乌克兰和台湾等热点问题上,而经济现实主义取代了过去的期望,即北京可能愿意改革其市场以适应欧洲企业。
文件敦促成员国外长坚持欧盟2019年将中国指定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即欧盟对华政策的指南针,“即使这些不同要素之间的权重可能因中国的行为而有所不同”。文件写道,“很明显,近年来,对手的方面变得更加重要。”
在发给27国外长的附信中,主持周五会议的博雷利概述了将定义未来欧盟与中国关系的三个新支柱:价值观、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即乌克兰和台湾问题。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博雷利警告说,中国将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失败中“利用地缘政治优势”,布鲁塞尔需要对北京的全球野心作出回应。他敦促欧盟成员国找到一个应对中国的“连贯战略”,以应对中国不断上升的民族主义和“美中竞争的加剧”。
博雷利在这封私人信件中写道,“中国问题比俄罗斯问题要复杂得多,中国的野心显然是要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失败不会使中国的发展轨迹脱轨。中国将设法利用它的地缘政治优势。” 据悉,这封信被作为欧盟外长们从周五开始的两天讨论的起点,以起草欧盟国家领导人将在下个月讨论的对北京的新政策。
据熟悉会谈的人士称,斯德哥尔摩的讨论预计将集中于调整欧盟目前的对华战略,即“合作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分法,使“对手”部分得到更大的重视。一位欧盟外交官说,这一转变“源于对中国正在做的事情的仔细分析”。博雷利周四在信中还强调欧盟愿意就俄乌战争问题与北京“认真接触”,尽管后者在言辞上支持莫斯科。
博雷利表示,欧盟“欢迎来自中国的所有旨在寻找解决方案的真正积极行动。” 他还写道,欧盟不应寻求“阻止新兴国家的崛起”,这是对成员国不愿意接受美国对华的更强硬态度的一种暗示。
博雷利还为欧盟在经贸问题上所提倡的“去风险”战略做了宣传,他认为该战略比美国与中国“脱钩”的风险要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今年3月首次提出了“去风险”战略,她呼吁为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新的防御工具”。
综合消息显示,欧盟对外行动署在这份指导性文件中明确表示支持欧盟的“去风险”战略,并敦促成员国为台湾海峡的动荡做好准备。其表示:“去风险可以确保我们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同时促进一种安全的、基于规则的方法。”
就台湾问题,该文件写道,“欧盟……坚持认为,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和使用武力都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后果,特别是考虑到台湾作为最先进的半导体供应商的主要作用。”
该文件补充说:“欧盟需要为紧张局势大幅加剧的情况做好准备。台湾海峡局势升级的风险清楚地表明,为了各方利益,有必要与合作伙伴合作,阻止现状的破坏”。该文件补充说,欧洲必须“与中国,以及美国合作,维持现状并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
在布鲁塞尔和其他地方,近年来人们更加关注中国在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该文件指责北京“传播其人权观,很少关切来自国际机构的压力”。该文件对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特别严厉,这将北京推到了欧洲政治辩论的主题。一些欧盟成员国坚持希望北京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和平的作用。
对此,该文件称:“中国的‘关于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文件’……确认了其坚定的亲俄立场”。该文件表示,“中国和乌克兰之间的直接对话将是中国为公平的政治解决作出贡献的最佳机会”。其质疑中方发布的12点立场文件“没有提到俄罗斯需要从乌克兰撤军”。该文件还说,欧盟成员国应不断警告北京不要支持俄罗斯,包括规避制裁。
与此同时,该文件还建议欧盟成员国继续与中方接触。其写道:“需要向中国领导层发出公开、明确的信息,同时要有现实的期望,以确保可信度和影响力。” 文件补充说,“如果我们要在我们复杂的关系中建立新的稳定,欧盟及其成员国应该保持坚定但不对抗的态度。我们应该对这种关系的性质保持清醒的认识。”
博雷利在信中写道,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寻求合作,这可以“突破中国领导层日益自我孤立的局面,但最重要的是应推进欧盟的核心利益。” 在周五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欧盟27国首脑预计将在6月的布鲁塞尔峰会上讨论对华战略。但参与规划的人士警告说,不要指望很快就能完成战略调整。一位西欧高级外交官说,“中国是一个太重要的行动者,不可能永远在一个最终位置上做结论。我不能说我们很快就会准备好。这将是开放式的。”
就与第三方关系,博雷利还表示,欧盟在与低收入国家打交道时还应考虑到中国的影响力,并警告不要期望这些国家会站队。
博雷利指出,“欧盟必须意识到,许多国家将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视为对西方乃至欧洲的制衡力量,它们将寻求加强自己的回旋余地,而不是选边站队”。报导指,欧盟对外行动署的文件还对中国国内发展的前景作出分析,称该国由于经济增长减速和人口结构变化,“可能在内部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政治挑战”。
据了解,周五的欧盟外长非正式会议结束后,第二届欧盟印太部长级论坛将于周六同样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次会议将使来自印太地区和欧盟的约60名外长以及该地区国际组织和其他欧盟合作伙伴的代表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