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鸟类大规模消失的罪魁祸首:农药与化肥 - 生态 健康与科技

欧洲每年都有2000万只鸟消失,40年内有8亿只鸟消失,这其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国际自然基金会以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多年来不断对欧洲的鸟类的消失拉向警报,环保组织列出了一系列导致欧洲鸟类消失的因素,其中包括: 用于风力发电涡轮机、城市化、鸟类栖息地的丧失、城市夜间的照明、气候变化、狩猎乃至猫的捕食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欧洲的执政者认为无从着手,因而长期以来无所作为。
美国科学院的旗舰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本周一发表的一份报告明确的指出,导致欧洲鸟类的大规模消失的罪魁祸首是集约农业。所谓集约农业指的是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他的特点就是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
美国科学院发表的报告明确指出,如果说鸟的种类在所有环境中都在减少,从1980年至2016年期间平均减少了25%,但农业环境中的鸟类则减少了60%,而其中普通麻雀、草原石䳭 ji ,以及田鹨liù的种类则是减少了75%。
集约化农业对鸟类的负面影响早已路人皆知,但是,美国科学院的最新报告首次对此提供了明确的证据。
研究人员使用了28个欧洲国家的20,000多个鸟类观察点提供的近四十年的观察数据,按照标准化的协议进行监测,定期对170个不同鸟类物种的存在进行评估,参与此一研究调查的法国蒙彼利埃(ISEM)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Vincent Devicto向法国世界报表示,他们在研究中首次使用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很少使用的最新的数学分析技术来评估因果关系,比较了影响生态系统四大变化指标对鸟类的消失现象中所起到作用,这四大变化分别是: 气候变化、城市化、森林覆盖率以及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得出的结果是令人难以质疑的。
而鸟类的消失并不仅仅是田园式画面的消失,更是威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因为鸟类可以传播物种,参与调节其他物种,鸟类的消失是环境退化的一大重要标志。
早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女士就警告说,杀虫剂对所有生物都有危险。60年前她所描绘的没有任何飞翔物,没有莺歌燕语的无鸟类存在的令人恐怖的世界似乎正在来临。
参与此项研究的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专家理查德 格雷格里(Richard Gregory)向法国世界报表示:"直到现在,许多人都淡化了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这项工作清楚而有力地表明,人类必须改变生产食物和管理地球的方式。不能够一如既往的继续下去了。2022年12月在加拿大举行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COP15会议上,195个国家和欧盟(EU)承诺到2030年将杀虫剂的使用减少一半。在过去的十年里,欧盟农业使用的杀虫剂数量却是有增无减。
在欧盟国家中,法国,荷兰,爱尔兰,捷克是近年来集约农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在压力集团的影响之下,多年来环保组织要求减低使用杀虫剂的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有关要暂停执行欧盟环境限制措施的言论引发舆论强烈反弹。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四百多位法国学者与非政府组织代表在法国解放报发表公开信,呼吁为了保障一个繁荣的欧洲 必须以民主的方式减少生产与消费。
公开信指出,没有任何已知的经验表明,经济的增长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压力。发达国家继续追求无止境的经济增长这对全球来说是一个问题,因为经济增长事实上是在减低甚至否定环境政策的结果。而且,气候变化正在对和平,对水以及食物,对民主,对西方社会赖以生存的一切构成威胁。因此,这四百多位学者呼吁停止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强调要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增加消费,以最低限度的碳排放来提高生活质量,比如说,重新分配资源使用和缩短工作时间,彻底改变经济运营的目标和规则。
提高生活质量也意味着提高所有人的福利:在尊重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确保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使所有居民都有可能低碳出行,享受最基本的交通,护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权利,以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实力,政府完全有能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
事实上,对中国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政府也并不需要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来“为人民服务”,尽管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同印度相对比,中国的GDP产值是遥遥领先,为何印度能够做到全民医保而中国却不能的?倘若全中国人民都能够享受免费医疗,那么,中国民众的幸福指数,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岂不在瞬间就能够扶摇直上,一日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