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大扩输入人才种类4倍至51项 信首年可助吸3.5万人
香港因人才流失而导致不少专业的人才短缺,政府决定扩大可加快入境签证的「人才清单」,将涵盖的专业由现时的13项,大增至51项,是原来工种的4倍。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政府目标是在未来两年丶每年吸纳3.5万名人才来港,逗留不少于一年,有信心藉扩大清单令今年达标。业界的商会表示欢迎,但出身劳工界的立法会议员则忧虑,人才变成廉价劳工,出现「高材低用」情况,并冲击本地劳工市场。
可毋须证明在港招聘困难便直接提出申请入境的「人才清单」,五年前推出时共有11项专业工种,其后增至13项,港府昨(16日)公布,经检讨后,人才清单扩展至51项专业工种,除了加入新的职业,部分原有职业也有调整内容。相关清单可即时应用于现时没有输入限额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丶「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中国)内地人才计划」;而相关专业人士亦可於「优才计划」下的「综合计分制」取得额外30分,增加获批机会。
更新后的人才清单涵盖 9个行业,当中「医疗服务」和「发展及建造」是新加入的专业范畴。以「医疗服务」为例,便包含医生丶护士丶牙医丶中医师丶药剂师丶物理治疗师等11个工种;至于「发展及建造」业则涉及13个工种,包括建筑丶土木结构工程丶屋宇结备等专业。当局表明,凡清单中有在港注册才可执业者,仍须取得有关资格才可工作,人才清单只是提供入境签证便利。
此外,在「创意产业丶艺术文化丶表演艺术」项下,男丶女主角丶配角以及填词人亦获列入清单。康乐文化事务署指出,相关人士须在国际影展取得奖项,或演出电影曾在香港创下3000万港元(折合约352万欧元)票房,才符合资格。
其馀行业还包括「商业支援」;「环境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创新科技」;「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及「海事服务」。
当局解释,过去雇主如果要透过上述计划聘请外来人才,须提交资料证明难以在本地招聘人手,例如曾刊登的招聘广告,文件往来或长达1至2个月,而获纳入清单的工种,将可减省上述繁琐程序,预料中小企最为受惠。入境事务处则表示,雇主引入清单的专才时,可获豁免市场供应测试,申请最快可於4周内完成。
业界商会欢迎 劳工界有忧虑
声称短缺一成人手的建造业,其商会表示欢迎,相信11个工种获纳入清单可有效为业界补充不同岗位的专才,避免出现人才断层,协助香港保持竞争优势。另外,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史立德亦乐见当局采纳业界大部分建议,认为除可补充人才缺口外,亦体现港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发出香港从世界各地「抢人才」的积极态度。
不过,本身是港九劳工社团联会秘书长的立法会议员周小松指出,追溯至疫前的2019年,当年「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在疫情前的2019年分别批出 4.15万宗及1.4万宗,当中不少申请人的月薪都在2万元以下,远低于同年统计处公布的「经理丶行政级人员丶专业人员及辅助专业人员」每月工资中位数,推算相关计划申请人未必能全数从事专业工种,未能满足补充专业人才的目标,忧虑扩大「清单」后或会被滥用,出现「高才低用」情况。
身兼劳联主席的选举委员会界别议员林振升则认为,清单未必符合本地人力市场所需,长远甚至会影响本地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他举例说,新加入的「机电工程专才」,香港机电业工会联合会已表示业内有足够人手,现时出现的人手紧张只属短期,主因是地盘人手资源错配或工作待遇不佳所致,应先从本地层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