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民眾新冠投保容易 惟確診後索償困難重重
前中國銀保監會之前通報,去年第二至第四季,每季錄得1600多宗至3300多宗有關新冠保險的投訴,佔整體財產保險行業約兩成多。不少內地民眾在去年疫情管控期間購買新冠保險,但確診後要成功索償並不容易。
有杭州民眾去年初於網上花約70元人民幣購買保險,條款規定如果一年內出現症狀,經醫療機構確診感染,能獲賠2萬元。他去年底確診後翌日聯絡保險公司,並在24小時內提交醫院確診證明書、血液檢查報告和核酸陽性報告。但確診後至今近半年都聯絡不到理賠員,批評保險公司一直冷處理、不作為。
另一名北京民眾說,去年4月花100多元購買新冠保險,按規定確診後可賠償3萬元,輕症也會獲賠。去年底感染的他表示,有提交所需證明,但由於肺部沒有陰影被拒賠,他今年初到法院提告,但法院過了民事訴訟7日內決定是否立案的規定,在三個星期後仍未處理,他繼而投訴法院,結果被撤銷用來投訴的網上賬戶。但保險公司其後主動接觸他,稱希望以全額賠償換取撤銷「立案」。他估計法院沒有正式立案,但同保險公司表示已經「立案」,令保險公司感壓力而作出賠償,形容達致看似「三贏」局面。
一名南京民眾就說,去年底確診後有提交病歷、核酸報告、血檢報告和肺部電腦掃描報告,掃描顯示左肺有輕微炎症,而由於病發後一個星期才申領病歷,最終到今年3月獲賠約9成金額。她說要成功索賠,必須準備齊全資料,又認為保險公司日後要加快理賠效率。
中國消費者協會早前發表報告指,新冠保險「套路」繁多,不少消費者反映隨著感染人數激增,理賠時遭遇「高門檻」,面對宣傳易索償難、條款玩「文字遊戲」及逃避責任。對於保險責任、賠償標準、免賠情形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内容,保險公司要向消費者做「顯著提示」和「明確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