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是否在中美地缘政治层面陷入了困境?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对中国进行外交访问后发表的声明,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他在声明中谈到,要在中美竞争、台湾问题上加强法国和欧洲的自主权。
马克龙呼吁欧盟减少对美国的附庸和依赖,并警告不要再“适应美国的节奏和中国的反应”。
马克龙自2017年首次在索邦大学发表演讲以来,便一直致力于加快打造“欧洲联邦”或者“防务欧洲”,以建立一支共同而强大的军队。
第三极
在这样的背景下,里昂商学院政治学教授托马斯·吉诺利认为,法国总统在为欧洲大陆建立稳固的防御核心的过程中面临多重障碍,原因是德国拒绝参与该项目,而且一些东欧国家——尤其是波兰——正在无条件地向美国示好,因为它们相信自身的安全稳定取决于美国给它们提供的保护,以免受俄罗斯的威胁。
吉诺利在接受半岛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需要欧洲自身的国防政策,还是需要美国来确保欧洲的安全,这是两件无法兼容的事情。”
另一方面,作家兼政治分析人士让-皮埃尔·佩兰对马克龙的声明评论称,“这是不合逻辑的言论,他选择的是偏离美国趋势,以建立第三极,而这必须谨慎以待”。
佩兰补充称,马克龙在访问中国期间没有谈及发生在太平洋上的事情,“这是不可理解之举,因为台海地区爆发任何冲突都意味着法国经济将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这是由于法国”在海军力量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它仍然管辖着太平洋上的许多地区,例如马克萨斯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留尼旺群岛等等。”
访问失败
在地缘政治层面,佩兰认为,法国总统访马克龙未能在访问中取得成功,因为他削弱了欧洲在外部的地位,同时也削弱了法国在欧洲内部的地位,他还认为,在这样一场重要的正式访问中,他的行动将会产生重要的外交影响。
另一方面,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的政治分析人士杰拉尔德·奥利维尔指出,“法国在其大部分战略决策中都与欧盟密切相关,但它看到了一个展示欧洲独立性的机会。与此同时,欧盟国家通过北约与美国之间建立的联系亦不容忽视。”
他还补充称,“马克龙希望在法国的旗帜下建立欧洲的防御,但是德国绝不会接受其部队处于法国的控制之下。截止目前,欧洲国家还是更倾向于接受美国的监护。”
美国视角下的马克龙
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国会议员,认为马克龙有关美国和中国的声明是相互矛盾的。
美国媒体将马克龙的立场解读为他对美国政策的明显转变。
《华尔街日报》认为,法国总统“削弱了美国对欧洲的支持,并削弱了对中国的威慑”,而《金融时报》认为,马克龙的言论“是对中国的态度软化,同时又排斥了一些盟友”。
另一方面,美国多名共和党官员则加快了对法国总统的批评步伐,其中,美国众议院“中国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表示,法国总统的声明“在地缘政治上令人尴尬且幼稚”,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候选人马尔科·卢比奥则通过其推特账户发文质问马克龙“是否在代表欧洲发表言论”。
杰拉尔德·奥利维尔在接受半岛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指出,马克龙转向中国以实现法国的经济、军事和战略利益,这是合理的行为。
欧洲的担忧
自2019年马克龙宣布北约“处于脑死亡状态”以来,欧洲对这位法国总统的声明持担忧和谨慎态度的迹象便开始浮出水面,后来,他又尝试在未与欧洲大陆伙伴及邻国协商的情况下,与俄罗斯开展对话。
政治分析人士让-皮埃尔·佩兰认为,马克龙找到了报复美国与澳大利亚进行潜艇交易的黄金机会,尽管美国总统乔·拜登已经为此道歉,此外,他还强调了其政策的与众不同与独特性。佩兰还指出,马克龙的言论导致欧洲协议出现裂痕,因为其他领导人并不同意他的观点。
佩兰指出,“欧洲的领导人们想要实现欧洲的主权,但这是一个遥远的问题。例如,大多数国家都会从欧洲以外购买武器,包括德国、波兰和意大利在内,这就意味着,欧洲并不存在共同的国防工业。甚至是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各个成员国之间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即使它们一致认为俄罗斯是在入侵乌克兰。”
需要指出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马克龙的陪同下访问北京,此举包含多重意义,包括此次访问不仅仅是以法国之名,而且是以欧洲之名,此外,还将欧洲经济展示给日益增长的中国影响力。
与马克龙不同,冯德莱恩的访问却受到了中国官员的冷遇,据信这可以追溯至今年3月她针对中方的严厉措辞——她在当时批评中方“开启了扩大影响力和改变国际秩序的新时代”。
追随戴高乐的脚步
马克龙似乎想要追随戴高乐的脚步,并在台海问题上摆脱美国的重担,有些人认为,这正是亚太地缘政治上的一块绊脚石,而该地区出现的决战迹象可能会塑造21世纪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平衡。
在1964年,法国前任总统戴高乐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在近60年后,在新一轮的冷战开始之际,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马克龙又向中国赠送了一份外交礼物,并呼吁在必要时使用武力实现亚洲民主大陆的统一。
法国里昂商学院政治学教授托马斯·吉诺利认为,马克龙的立场类似于戴高乐对苏联的立场,“戴高乐曾是美国的忠实盟友,也是古巴危机期间第一位宣布声援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但他却因对北约关闭大门并加强与包括苏联在内的美国敌人之间的和平与经济关系,而受到严厉的批评。”
然而,政治分析人士让-皮埃尔·佩兰却并不认为马克龙继承了戴高乐的衣钵,“首先是因为他并不拥有同等的魅力,其次是因为现任共和国总统强调,美国的利益不一定与法国和欧洲的利益一致。”
另一方面,奥利维尔认为,欧盟还没有准备好放弃对北约的这种历史性依赖,并以国际层面的任何战略自主权取而代之,“这就是马克龙的弱点所在,因为法国在今天拥有的真正影响力,并不能与戴高乐时代相比。”
这场地缘政治争议仍然有待讨论,因为有些人会认为法国处在现任世界领导者美国的保护伞下符合其自身利益,而其他人——其中大多数来自极右翼或极左翼势力——则相信法国应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和附庸,并积极寻求像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新盟友。
第三派势力则认为,法国应当在北约集团内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并在大国争议地区保持中立,以关注欧洲的独立性。而这也是马克龙所希望实现的目标,而在历史上,戴高乐与密特朗都走在了他的前面。
法国与欧洲的改革者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此次访问也在国内受到了一些批评,因为这次访问是在该国因宪法委员会在几天前批准的养老金改革法案而遭受社会和经济危机之际进行的。
奥利维尔也对批评者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马克龙背着行李乘坐飞机前往另一个国家,却忽略了他的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他认为,一些外交事务要比他的总理伊丽莎白·伯恩能够应对的日常危机更为重要。”
这位政治分析人士补充称,“马克龙迫切希望通过对他的人民实施退休法案来给自己增添法国改革者的光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将成为欧洲的改革者和领导者。”
另一方面,吉诺利则认为,“这位法国总统自上任以来,一直坚持主动出击的精神,最初是黄马甲危机,然后又爆发了新的战斗,而这也未能阻止他考虑参加其他的斗争。”
吉诺利认为这“首先是一种战略性质,只要它运作良好,就会是其政策中的一张王牌,但是,如果风向不利于他的船只航行并且战斗接踵而来,那么这就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他甚至可能无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