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马克龙的中国观,全球双重标准才是问题所在
“沮丧”、“骚动”、“动荡”,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就欧洲应如何与中国相处、避免成为美国“附庸”发表言论,在西方引来一片声讨。
马克龙在高调访华归来的飞机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面临“巨大风险”,是它“陷入了不属于我们的危机,并阻止了它建立战略自主权”。
批评者特别抨击他对台湾的评论,这似乎暗示欧洲在这场冲突中没有利害关系,美国对加速危机的“节奏”负有主要责任,增加了中国“反应过度”的风险。
这听起来与欧盟更为中立的立场相去甚远,或者实际上与法国官方的立场相去甚远——马克龙外交部长在周二的七国集团高级外交官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马克龙还被指责对中国表现出比陪同他出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更为和解,从而损害了欧洲的团结,正如一位著名的美国评论员所说,在“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导、情报和武器,俄罗斯人会在利沃夫喝茶”的时候,他不是在破坏与华盛顿的关系吗?
可以肯定的是,马克龙的声明看起来像是一场自找麻烦的外交失败。在世界日益受到中美竞争影响背景下,他试图倡导更大的欧洲自治,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在世界两大霸主面前令人眼花缭乱地表现出不团结。
然而,他并不是唯一要为欧洲出现的缺乏一致性负责的人,上周谁在为欧洲大陆发言? 我们应该从冯德莱恩对中国的强硬立场,还是欧洲理事会首席外交官何塞普·博雷利“我们不惧怕中国崛起”的保证中得到启示?
哪些观点更能代表欧洲人的情绪? 波兰总理马特乌什·莫拉维茨基建议欧洲“与其建立脱离美国的战略自主权”,不如寻求与华盛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还是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坚持“‘我们必须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是考虑他人的利益’?”
欧洲的不统一有利于世界上的两个重量级国家,鉴于其经济规模,北京通过与个别国家而不是作为一个集团的欧洲进行双边交易而获益,当华盛顿感到欧盟拖延其要求时,华盛顿也一直在加剧欧洲大陆的分歧——例如对伊朗或中国实施经济制裁。
当然,华盛顿希望看到欧洲更加团结起来对抗中国,《纽约时报》摘录中谈及“法国外交削弱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努力”,而《华尔街日报》谴责称,“马克龙削弱了对中国侵略的威慑力”。
这太夸张了。
尽管马克龙笨手笨脚——大声思考不是国家元首的推荐做法,尤其是在媒体面前——世界上许多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和这位法国总统一样感到被无情地拖入中美争夺霸权的斗争中,这场斗争与大多数国家的切身利益无关,但却是它们被迫应对的斗争。
新加坡前高级外交官比拉哈里·考斯坎在上周发表于《外交事务》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和美国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地缘政治事实,正因为它们是竞争关系,所以,同时应对两者是有效应对其中一方的必要条件,”他并补充说,“面对这些现实,大多数国家都会在自身具体情况的限制下,努力实现自主权的最大化,他们不想在一个或另一个方向上调整所有领域的所有利益。”
马克龙的做法也不例外,在他看来,欧洲需要将自己打造为“第三极”,为此,它需要从美国获得更大的安全自主权——毕竟美国可能会在某个时候恢复到唐纳德·特朗普式的反欧洲防御立场,与此同时,在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它需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事实上,欧洲已经开始朝着这些方向采取具体步骤。
不过,我们还剩下一个问题,如果两个大国之间的对冲政策真得是最好的,正如考斯坎所建议的和马克龙似乎正在说明的那样,那么,只能通过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来解决的问题又将何去何从?
全球发展中国家已经在气候变化、贫困程度上升、疫苗和药品获取、人口流动和许多其他紧迫问题方面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听天由命于中美之间的永久性拉锯战并不是一个可行的回应。
相反,国际社会应该始终如一地表明它希望这两个大国都对国际法负责,中国不应因其人权记录而获得国际社会的免费通行证。
同样,美国和欧洲应对寻求庇护者和难民的可怕待遇,以及忽视较贫穷国家的健康权和发展权等许多其他问题负责,一个严酷的事实是,追究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的成员的责任总是更难,然而,具有深远破坏性的是,他们如何公开地打破他们所维护的规则,逃避对战争罪、侵犯他国领土主权和盟友非法行为的责任,美国入侵伊拉克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就是例子。
然而,国际体系中的所有行为体,无论大小,都不应采取一国的违法行为以某种方式抵消另一国的违法行为这种毫无意义的观点——不幸的是,这种说法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存在了——所有参与者,无论大小,都应该努力遵守和适用国际法。毕竟,这些是他们自己制定、谈判并签署的法律。
除非它表现出对国际法的真正尊重,否则,华盛顿经常听到的关于美国是“全球秩序”的真正保障者的论点,将继续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听起来空洞无物。
同样,中国宣称自己是多边主义和联合国宪章的真正拥护者,这无助于平息各国对其承诺的怀疑,认为其只关注赤裸裸的自身利益,多国认为中国将南海军事化,并否认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罪行。
“沮丧”、“骚动”、“动荡”确实是审视国际政治状况的恰当用语,但是,如果不对正义做出更大的承诺,一个更公正的世界就不会出现——就国家而言,这始于国际法。
至于马克龙的评论,任何愤怒都应该指向真正的问题所在:世界各国政府普遍缺乏问责制,人类正在为此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
本文仅表达作者个人观点,并不反映半岛电视台编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