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领导人为重要峰会做准备与中国成为焦点
27个成员国首脑将于本周在布鲁塞尔举行为期两天的峰会,他们将于周五讨论外交政策问题,其中包括欧盟的对华政策。
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在致领导人的邀请信中表示,此次峰会将是“重申”欧盟对北京统一立场的机会。
但是,欧盟 27 个成员国在处理从移民到补贴等一系列广泛内部问题时常常难以达成共识。
外交政策也不例外,过去几年,欧盟计划如何应对中国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欧盟。
布鲁塞尔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分析师格热戈日·斯特克告诉半岛电视台说,成员国之间在对华问题上仍然存在政策分歧。
格热戈日·斯特克表示,“一些人认为经济安全是关键问题,而另一些人则将北京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视为当前的关键议题,这些优先事项的差异有时会导致摩擦。”
强硬立场
在过去的几年里,欧盟对中国所持立场因多种原因而变得强硬,其中包括在处理新冠大流行方面存在分歧,中国作为科技和经济大国的崛起——一些欧盟国家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北京在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以及中国最近对俄乌战争缺乏谴责。
对于一些西方外交官来说,中国淡化了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军上周末的叛变,这反映出该国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强大联盟——这种联盟使他们对北京保持警惕。
在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三月份访问北京之前表示,欧盟应重点关注与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2019年以来,欧盟将中国称为“系统竞争对手”和“经济竞争对手”。
冯德莱恩上周透露了欧盟“加强经济安全”的计划,并表示,虽然“全球一体化和开放经济一直是一股正义的力量”,但欧盟也必须“对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地缘政治更加激烈的世界保持清醒的认识”。
虽然欧盟计划没有公开说明这是一项针对中国的经济战略,但一些欧盟-中国专家表示,该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北京。
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告诉半岛电视台说,虽然中国理解欧盟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的雄心,但欧盟“不应将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混为一谈,从而损害自由贸易”。
上周,欧盟对涉嫌支持“俄罗斯军事和工业联合体参与侵略乌克兰战争”的中国实体实施制裁,这是针对莫斯科第 11套制裁计划的一部分。
傅聪大使在宣布禁令之前表示,中国尚未承诺阻止企业帮助俄罗斯,但他希望通过“对话,消除误解”。
欧盟还决定在二月份重启与中国的“人权对话”,此前两年,在几轮针锋相对的制裁之后,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谈判陷入僵局。
本周早些时候,多个人权组织在峰会前致信欧盟领导人,呼吁“积极地将中国的人权努力纳入整个中欧关系主流,避免以讨论分歧的名义就相互承认的国际人权承诺展开任何对话,而是采取协调一致的战略方法来挑战中国政府的政策、做法和言论”。
台湾问题
在技术禁令提案、制裁和人权对话问题上,欧盟各个成员国继续优先考虑各自的国家安全利益,而不是致力于制定共同的中国战略。
海牙战略研究中心欧盟-中国分析师乔里斯·蒂尔告诉半岛电视台说,“东欧和中欧国家将更倾向于支持华盛顿对中国的态度和基调。”
“(这)部分是因为他们依赖美国来保证他们相对于俄罗斯的安全,与此同时,欧盟各国政府也普遍认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和技术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伴随着高地缘政治风险。”
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对中国与俄罗斯重新建立“无限伙伴关系”感到尤其失望,这使它们重新考虑与北京的贸易关系。
去年8月,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宣布退出“16+1”经济论坛,这是十年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为促进商业关系而设立的经济论坛。
立陶宛已于 2021 年 11 月退出该论坛,并经常支持对北京实施制裁,它还呼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不仅因为北京与莫斯科的联盟,还因为中国在台湾海峡的行动。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何塞普·博雷利五月告诉记者说,“在台湾问题上,欧盟的立场是一贯的,并基于‘一个中国政策’,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和任何使用武力的行为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后果。”
何塞普·博雷利还表示,欧盟必须为所有情况做好准备,并与中国接触“维持现状并努力缓解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德国和法国等经常主导欧盟内政和外交政策的西欧国家,已努力缓和欧盟在台湾问题上对北京的严厉言论,希望维持和促进与中国的贸易和商业关系。
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周在柏林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他极力敦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这场战争中对俄罗斯施加更大的影响”,并向他保证柏林不打算与北京“脱钩”,寻求维持贸易关系。
与此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周在巴黎会见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但在四月中国之行期间,他因对台北的评论而受到批评后,他避免讨论台湾问题。
马克龙在接受新闻媒体《政治》和《回声报》采访时表示,欧盟不应该因为“美国的节奏和中国的过度反应”而陷入台湾危机,相反,他推动战略自主。
巴黎蒙田研究所常驻高级研究员兼国际研究主任马蒂厄·杜沙特尔 (Mathieu Duchâtel) 告诉半岛电视台说,“台湾正在成为欧盟内部一个新的分裂问题。”
马蒂厄·杜沙特尔表示,“一些人认为欧盟应该更积极地采取有助于维持现状的措施,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欧盟应该保持漠不关心,这之间已经出现了争论。”
接下来将如何?
随着欧盟领导人准备讨论与中国的“去风险”对未来关系的含义,并试图就统一的“中国战略”达成共识,博雷利本周在欧盟安全研究所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客观地说去风险从哪里结束、脱钩从哪里开始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他并表示,“所以,我们需要在欧洲对此进行真正的辩论,请记住,各机构可以提出建议,但决定权在于成员国。”
根据《政治》获悉的欧盟理事会结论草案,预计欧盟领导人将表示,欧盟“无意脱钩或转向内向”,也无意制定“伤害中国或阻碍中国经济进步和发展”的政策。
杜沙特尔表示,“去风险是共识的结论。”
杜沙特尔补充说,“这清楚地表明,欧盟和中国之间只有一小部分贸易、投资和民间关系被证券化。”
与此同时,杜沙特尔还表示,与美国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可能会成为“欧洲外交政策的结构性决定因素”。
杜沙特尔表示,“欧盟在对华政策上与其更重要的盟友进行协调是很自然的,尤其是当欧盟和美国对中国国内治理趋势和国际野心的评估趋于一致时。”
杜沙特尔表示,“然而,欧洲内部有一股力量试图阻止美国和欧盟采取过于激进的对华政策,欧洲既是忠实的盟友,也是刹车制动因素。”
他补充说,“当然,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严重损害了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到目前为止,中国外交在控制损害方面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布鲁塞尔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分析师格热戈日·斯特克预计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分歧将继续存在,他并表示,“全面统一的欧盟对华政策需要全面统一的欧盟外交政策,反过来,这将需要修改欧盟条约,但目前看来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