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台灣大學物理系18歲學生楊柏因,在畢業典禮中正式戴上學士帽,成為台灣當時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中央社檔案照片)
1987年6月,台灣大學物理系18歲學生楊柏因,在畢業典禮中正式戴上學士帽,成為台灣當時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網站)1987年(民國76年)6月13日:台灣大學物理系18歲學生楊柏因完成「三級跳」,成為台灣當時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 

現為中央研究院資訊所研究員的楊柏因,他在就讀台北市和平國中一年級時,初等微積分就已經達到大一程度,一度是台灣廣為人知的數學天才。

當年國內還未訂定資優生越級就學的鑑定辦法,在教育部長朱匯森破例同意下,楊柏因先於國二時跳讀師大附中,高二又跳級台大物理系,大三提前一年畢業,18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也是台灣國中、高中、大學「三級跳」的首例。

楊柏因的案例引起國內對於資優教育的廣泛討論,進一步催化了《特殊教育法》的誕生,讓通過學力鑑定的資優學生得以越級升學,開啟了台灣資優教育的風潮。

想看更多楊柏因的照片,立即到中央社影像空間。1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