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30日專電)為捍衛學術自由,遏制中國在大學校園發揮影響力,德國教育部長呼籲大學停止與孔子學院的合作。

德國負責國內安全工作的「聯邦憲法保護局」(BfV)在剛發佈的年度報告指出,由於全面收集情報的作為,中國在經濟、學術間諜及外國直接投資領域是「最大的威脅」。

報告還稱,在中共擴大影響力的策略中,孔子學院尤其扮演「傳播中國無暇形象」的角色,在教育和研究領域,中國的行動和合作機制對學術自由恐造成傷害。

中國目前在德國經營19所孔子學院,其中絕大多數附屬在各地的大學。

針對情報單位的警告,德國內政部一名發言人告訴「商報」(Handelsblatt),從國家安全的觀點來看,這類合作「非常有問題」,因此內政部經常提醒大學注意相關的風險。

這名發言人說,孔子學院經費相當部分來自中國政府預算,可大幅減輕合作大學的財務負擔,卻有過度依賴和學術自我設限的危險。

德國教育及研究部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表示,面對中國對學術研究和教學的「直接影響」,有必要「劃清界線」,她要求德國各自獨立運作的大學結束與孔子學院的合作。

近年由於政治宣傳的疑慮,杜塞道夫(Düsseldorf)、漢堡(Hamburg)、法蘭克福(Frankfurt)、特里爾(Trier)等大學已終止與孔子學院的合作。

史塔克-瓦特辛格接受「商報」訪問時認為,應該有更多大學負起責任,用批判性眼光檢討與孔子學院的關係。

在德國,北京施壓孔子學院最著名的例子是2021年10月的一場新書發表會。

當時「世界報」(Die Welt)發行人奧斯特(Stefan Aust)和曾任駐北京記者的佳杰思(Adrian Geiges),原本打算在杜伊斯堡-艾森(Duisburg-Essen)大學孔子學院舉行「習近平 - 世界上最具權勢的人」新書發表會,這本書號稱是第一本有關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傳記,不料活動臨時被取消。

奧斯特表示,這本書其實客觀陳述習近平的一生,分析他對中國的影響力,中方卻以習近平「不能碰」和「無法討論」為由取消活動,可見書中指國家領導人在中國有超乎常人地位的分析沒錯。(編輯:林治平)11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