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T13:50:39.664Z
中国经济疲软也会连累德国企业

(德国之声中文网)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中国经济复苏迟滞,前景黯淡"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经济降温,这对德国企业也是一个警讯。

"在解除防疫管控措施后,经济复苏的势头远远未能达到预期。而且,经济前景也完全称不上良好:今年5月的加工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低于50这一枯荣线。"

"服务业的气氛也很低迷。不论是反映消费状况的零售业营业额,还是工业生产额,都低于分析人士的预期。"

"假如在几年前遇到这种局面,中国政府肯定会斥资数十亿提振经济。可是,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就在花钱救市方面趋于谨慎。毕竟,国家手里的钱也不再是无限的。尤其是各省市的地方政府,其资金已经濒临枯竭。持续近三年的严苛防疫措施将中国的新冠感染人数一度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但是其成本也令人的乍舌高昂。此外,房地产危机也让中国政府的收入大为减少。"

"所以,德国企业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向。至少中国工业领域的形势已经导致德国对华出口额大幅减少。"

新疆于田县的一座纺织工厂。中国当局以扶贫为名义组织大量维族劳工在纺织领域就业,引发了外界有关强迫劳动的质疑

《法兰克福汇报》则将视线投向了刚刚表决的欧盟供应链法案。评论以"对供应链法的棘手拒绝"为题,指出德国基民盟在欧洲议会反对该法案,其实有着很恰当的理由。

"供应链法的目标是让欧洲企业要为全世界的社会福祉和环境保护承担起责任,但这个目标从一开始就被错失。没有人质疑企业必须为其自身破坏环境或侵犯人权的行为负责。但是企业并非政治的延续,他们不应被政界用于在整条产业链上推广欧洲价值观标准。"

"在疫情、能源危机、乌克兰战争之后,供应链法案的目标彻底过时。欧洲企业正饱受危机之苦,他们还要为欧盟气候保护做出贡献,其经济成本正越发明显。此外,附加的官僚成本也在压迫德国经济的支柱:中小企业。"

"而且,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欧盟供应链法案也是一个错误。如果欧盟真想阻止中国在亚洲、非洲、拉美地区拓张影响力,就必须增加自己在那些地区的存在感。但是,贸易面临的限制条件越多,这就越困难。在困难情况下,欧洲企业会宁愿撤离以回避受到指责。在欧盟委员会警告原材料短缺、担心过度依赖中国的时代,这可不是好趋势。"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