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T17:05:36.609Z

紐約六四紀念館内展品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六四事件34週年前夕,座落於紐約曼哈頓市區的「六四紀念館」在美國時間6月2日開幕,成為香港六四紀念館被當局強迫關閉後,現時全球唯一的常設展覽。紀念館創辦人、八九學運領袖王丹在開幕記者會上表示,他因為香港的局勢轉變而決心在海外重建紀念館。
現已解散的支聯會曾於2012年成立香港六四紀念館,斷斷續續運營大約十年。國安法生效後,紀念館於2021年遭警方搜查並檢走大量文物,被迫關閉,支聯會數名領袖同時被控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現正還押候審。
王丹表示:「中共顯然地試圖掩蓋歷史,令世界忘記其政權建基於暴力及謊話之上。作為八九民運的倖存者、參加者和見證人,我們有責任守護歷史真相和抗衡中共抹去記憶的意圖,因此我們決定設立這個展覽。」
相关图集:香港和台湾曾经这样紀念六四
一周年纪念:1990年6月4日,香港民众首次走上街头,纪念天安门大屠杀一周年。这一年起,香港支联会每年组织大规模悼念活动。由于1989年民主运动在中国大陆是禁忌话题,香港逐渐成为各类与六四有关的追思活动的中心。
维园烛光:自1990年以来,每年6月4日晚,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举行烛光晚会,悼念六四死难者,表达自由民主诉求。参加人数少则数万人,多则十多万人(据组织方支联会数字,一般高于警方公布数字),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六四纪念活动。(2015年资料图片)
天安门的故人:2013年,台北民众举行烛光晚会,纪念六四,声援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刘晓波是89民运代表人物之一、与周舵、高新、侯德健一同被成为“天安门四君子"。
遥望台北: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台北举办了专题纪念活动。此前还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放置了由台湾艺术家雪克(Shake)搭建的充气“坦克人”艺术装置,亲历六四的王丹、周锋锁等民运人士到场参与。
两岸三地成唯一:台湾的六四纪念活动,规模和历史远远不及香港,但近年来开始得到更多关注。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有三千多人参加了在台北的烛光悼念晚会。由于这一年香港和澳门都以防疫为由禁止六四集会,台湾成为两岸三地唯一可以纪念六四的地方。
六四纪念馆:香港六四纪念馆2012年起临时设址九龙,先后迁至城市大学和尖沙咀,在物色新馆址过程中屡遭挫折,被迫多次关闭。2018年支联会在旺角购买房产作为新址,2019年4月重新开馆。2021年4月休馆翻新后,5月底重新开放,但数日后被当局以“证照不全”为由再度关闭。
国殇之柱: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香港大学生清洗丹麦艺术家高智活(Jens Galschiøt)的作品“国殇之柱”。它曾在香港各间大学巡回展出,现矗立在香港大学黄克竞楼平台。传统上,支联会每年都会派人在六四前夕洗刷该雕塑。
疫情下的追思: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因有防疫限聚令,当局31年来首次未批准维园六四集会。但仍有数万港人来到维多利亚公园燃烛默哀。
再度遭禁:2021年,香港当局再度禁止六四纪念晚会。一年前香港国安法生效后,香港社会的言论、集会自由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澳门的民间六四纪念活动也连续第二年遭禁。
部分展品從中國運出
紐約的六四紀念館現時設於一個約二千平方呎的細小單位內,館名由因反對武力鎮壓學生而被中共懲處的前中共中央委員鮑彤在生前親手題字。展出的百多件歷史物件當中,30多件來自當年的天安門廣場,例如現場記者遺下的染血衣物、被用作止血的橫幅、帳篷、學生信件、油印機等。當年的學運領袖周鋒鎖說:「大多數物件都是由身處海外的人士捐贈,但部分需要從中國國內運出,他們仍要冒一定風險。」

紐約六四紀念館内的反修例運動文宣
紀念館也展出香港媒體當年關於民運和六四鎮壓的報導,包括《文匯報》、《大公報》等的報章頭版。籌委會並特別設立一個關於香港民主運動的展區,講述2019年反修例示威,以及香港長年對平反六四的聲援行動。展覽廳貼著反修例運動的文宣,以及放映抗爭影片。
香港曾經連續三十年舉辦六四燭光晚會,每年均有數以萬計民眾參與,是中國境內唯一可以合法悼念六四的地區。2020年國安法實施後,港府多次以防疫等名義禁止集會,以及封鎖維多利亞公園。今年5月,原本放置在香港大學二十多年、紀念六四的「國殤之柱」雕塑,被港警國安處檢走作調查之用。
籌款目標提前完成
籌委會原計劃花兩至三年時間募集首階段50萬美元資金,最終不足一年便達標,接下來會進行另一階段籌款,希望能購買永久的展出場地。紀念館將於6月底對外開放,目前選址於曼哈頓市區而非唐人街,期望能接觸到更多外國人,加深他們對六四歷史及中國狀況的了解。
部分實體物件仍有待整理後才會展出,籌委會未來還計劃展示更多影音項目,並在網上展示民運的歷史照片。館長于大海說紀念館開幕只是一個開端:「這裡不止於一個博物館,它是抵抗和希望的象徵,代表許多人共同擁有的夢想——追求一個自由和民主的中國。」
相关图集:六四、天安门—不能忘却的记忆
民主女神:天安门晨曦下,抗议者用塑料泡沫和石膏材质在金属支架上树立起一座高约10米的民主女神像,女神所处位置正对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在6月4日清晨,士兵动用坦克和武装车辆推倒了这座塑像。
唱歌的女警:在中国政府六四镇压之前,局势已经趋于紧张,但市民们经常会向士兵和警察送东西。有时候,入城部队会与示威者一起高唱爱国歌曲。图中这位女警在天安门广场上引吭高歌,而几天之后,军队进驻,民主运动遭到武力镇压。
挣扎:1989年6月3日,六四镇压一天之前,人民大会堂附近,一位妇女被夹在了民主派示威者和军队中间。当天午夜,第38军向手无寸铁的民众开火,最终夺取了被示威者占领数周的天安门广场。
缴获的武器:镇压之前一天,数千名示威者围绕在一辆公共汽车周围,一张摆在车顶的桌子上摆放着缴获的武器。在政府宣布戒严之后,士兵和示威民众之间曾一度关系微妙。示威者有时向士兵送上礼物慰问,而部队也曾暂时退却。
为民主而抗争:6月3日深夜,一辆装甲运兵车刚刚冲破了示威者搭建的路障,便在人民大会党门前被示威者团团围住。与此同时,不远处的戒严部队士兵正在准备对示威者开火。
燃烧着的运兵车:6月3日晚间,示威者在天安门长安街上点火焚烧一辆装甲运兵车。这是摄影师威德内尔(Jeff Widener)当晚拍摄的最后一幅照片,此后不久他便被示威者掷出的砖头意外击中。虽然遭受剧烈脑震荡,但由于手中相机的外壳抵消了大部分冲击力,威德内尔逃过一劫,没有生命危险。
镇压:6月4日,学生领导的民主运动遭血腥镇压之后第一天,一辆装载着士兵的卡车在北京宾馆门前的长安街上巡逻。当天,一辆类似卡车上的士兵向北京宾馆大堂内站立的旅游者开枪。
“坦克人”:6月4日,一个拿着购物袋的孤身男子站在长安街的正中间,试图阻挡坦克编队的去路。二十五年之后,此人的最终命运依然不为人所知。这一场景成为了天安门民主运动最具象征意义的图像之一。
死去的英雄:6月5日,一群民众在长安街上展示一张据称摄于当地一处太平间的图片,画面上的死者据称都是38军士兵在抢占天安门广场过程中枪杀的示威者。死者身上巨大的创口显示士兵动用了达姆弹。大赦国际组织认为,至少300名平民被杀。
清扫:军队镇压民主运动后,两位妇女正在打扫广场,她们身后是一辆已经被烧毁的公共汽车。抗议运动中多辆汽车和军车被烧毁,一些士兵因此身亡或受伤。
保卫毛泽东:镇压之后几天,天安门城楼前始终有士兵和坦克守护。
兄弟并肩:1989年5月下旬,美联社摄影记者威德内尔(左)和华人摄影师刘香成在紫禁城前留影纪念。当时可能他们都没有想到,几天之后中国政府便动用武力镇压了天安门民主运动。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