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璧辉
2023-06-17T11:41:21.523Z
來自伍珀塔爾動物園,目前住在台北動物園的雲豹Suki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北市立動物園內一片喜氣洋洋,因為不久前穿山甲家族迎來一隻雄性寶寶,另一隻身懷六甲的穿山甲媽媽也即將臨盆,大家滿心喜悅的等待另一個穿山甲寶寶的降臨。

2014年穿山甲就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評估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幸好台北市立動物園二十多年來在穿山甲的照養和繁殖上有重大的突破,以至於園區內陸陸續續有穿山甲寶寶誕生,包括剛出生的公穿山甲寶寶在內,目前園內有8隻雄性和8隻雌性穿山甲。如今動物園內的穿山甲家族枝繁葉茂,人丁旺盛,穿山甲這個物種的延續如今得到強有力的支持。

人類的盜獵導致瀕危

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動物區長羅諠憶在接受DW訪問時稱,在台灣野生穿山甲的數量銳減,不足一萬隻。而穿山甲面臨到的最大生存威脅來自於人類的盜獵。在亞洲,穿山甲的肉經常被視為野味珍饈,鱗甲更被認為具止血、通乳之療效,因此野生穿山甲經常遭到人類非法獵捕,成為世界上最常被走私買賣的哺乳類動物。偏偏穿山甲天生愛好和平、沒有攻擊性、逃脫能力差、動作緩慢,因此容易被人類或狗獵捕。再加上穿山甲繁殖能力低,一胎一隻,孕期又比很多其他動物長,這些因素導致這個物種面臨滅亡的危險。

萊比錫動物園的穿山甲「水里」

移居萊比錫和布拉格

台北市立動物園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啟動了穿山甲的保育工作,1997年便成為世界上首家成功繁育穿山甲的動物園。2007年台北市立動物園先送了一隻雄性的穿山甲「頭份」給德國萊比錫動物園;2009年又送了雌性的「龜山」去配對,希望他們能在德國繁殖成功,穩定穿山甲在歐洲的域外保種族群。這樣的期盼雖然沒有實現,但這兩隻穿山甲至今依然健康活潑的生活在萊比錫動物園。2007年「頭份」於聖誕節前夕飛抵德國萊比錫動物園,曾造成轟動;當年萊比錫動物園的會議邀請卡、月曆和明信片上都看得到的「頭份」的英姿,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畢竟當年全歐洲只有在萊比錫動物園才可以看得到穿山甲。

繼「頭份」和「龜山」之後,2016年台北又送給萊比錫動物園「水里」和「穿芎」兩隻穿山甲,可惜這兩隻穿山甲分別在2018和2019年病逝。多年來,台北動物園和萊比錫動物園通過人員和資訊的交流,雙方在穿山甲的照養管理、保育繁殖、人工飼料、環境規劃上獲得巨大的成就。

雖然萊比錫的「頭份」和「龜山」沒有成功繁衍下一代,但是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穿山甲域外繁殖計畫卻在布拉格開花結果。2020年台北市和捷克的布拉格市締結為姊妹市。2022年4月台北市立動物園便借殖一對穿山甲「果寶」與「潤喉糖」給布拉格動物園,作為姊妹市的友好象徵。2023年2月2日「潤喉糖」順利產下一個雌性寶寶,取名為「松果」;這是歐洲成功繁殖穿山甲的首例。由於穿山甲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等溫暖地方,歐洲寒冷乾燥的氣候環境其實不適合牠的生存,因此「松果」的誕生,更加令人感到欣慰和興奮。

沒有「穿山甲外交」

台北市立動物園內有一座新建造的穿山甲館,模仿出熱帶雨林的複雜系統,讓世人知道穿山甲的原始生活領域。園內專家和照護員多年來除了在穿山甲的救傷、研究和醫療技術上有重大的進步,更在穿山甲的飲食照料下足了工夫。原本穿山甲在野外習慣覓食螞蟻和白蟻,但動物園卻無法提供足量而且多樣性高的螞蟻與白蟻供其食用,園方只好不斷改良穿山甲的食譜,如今使用包括麵包蟲、蜂蛹等的13種材料,終於成功開發出合乎穿山甲口味的人工配方飼料,不但讓穿山甲吃的津津有味,而且健康活潑。

無可諱言,台北市立動物園在穿山甲的保育成績是世界第一。那麼台北市立動物園會像中國大陸進行的「熊貓外交」一樣,藉著穿山甲進行所謂的「穿山甲外交」嗎?台北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對DW說;台北市立動物園沒有進行過「穿山甲外交」,而是致力於物種保存的工作,希望透過圈養野生動物族群管理,對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育、繁殖和研究做出貢獻。台北市立動物園不但成功照養臺灣穿山甲,還將照養技術與德國萊比錫動物園以及捷克布拉格動物園分享,讓台灣穿山甲成功的前往歐洲擔任保育大使,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穿山甲,並支持穿山甲的保育工作。

台北動物園的大長臂猿「泰山」已經大約56歲了

德國「動物移民」台北落地生根

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裡也看得到一些來自德國的動物,比如園區內最年長的大長臂猿「泰山」。「泰山」目前約56歲,屬於超高齡,因為大長臂猿的平均壽命是30歲。牠1998從法蘭克福動物園來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和當時園內唯一的雌性個體「長后」組成家庭。由於兩隻個體當年都在30歲上下,幾乎已經來到生命的盡頭,園方本來只想讓牠們老來作伴,沒想到兩老卻陸續產下1雄3雌的4個寶寶,大長臂猿「泰山」如今在台灣開枝散葉。牠平日與兒子各有各的活動區域,但偶爾也會在用完餐後相聚片刻。「長后」已於2009年病逝,牠的子女都還健在。

台北市立動物園近年來協助法蘭克福動物園疏散其棕蜘蛛猴雄性個體來台北,組成單身漢群,來紓解對方空間壓力,並在台北推動棕蜘蛛猴的繁殖計畫;台北動物園還協助紐倫堡動物園疏散其黑冠松鼠猴小群體到台北。曹先紹稱,台北市立動物園已經成功建立起一個黑冠松鼠猴繁殖群,目前有22個成員,其中9隻出生於台北動物園。這些動物交流項目都是在歐洲瀕危物種保育計畫(European Endangered Species Programmes, EEP)下進行;根據計畫日後當歐洲特定動物園有需要時,台北市立動物園會配合將其繁殖群生產的寶寶送到當地去。

紐倫堡動物園的部分黑冠松鼠猴目前被疏散至台北動物園

更多不同物種的合作項目

台北市立動物園在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Zoo and Aquaria EAZA) 的建議下,全力發展馬來貘域外繁殖計畫,因而和馬來貘歐洲瀕危物種保育計畫EEP的協調者,也就是紐倫堡動物園,保持良好聯繫,日後在台灣出生的一些馬來貘個體也有可能被調度到歐洲的動物園去。就長頸鹿合作案而言,台北則是和德國Opel動物園密切合作,推動長頸鹿個體的調度。與此同時,台北動物園也和多個其他的德國動物園維持良好的夥伴關係。

多年來台灣也曾在德國舉辦過多項膾炙人口的動物展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底到2005年3月底,台北市立動物園空運了13種約900隻的鱗翅目蛹到德國慕尼黑植物園,讓蛹孵化成美麗的蝴蝶後,飛翔在慕尼黑的天空,成就一段美麗浪漫的佳話。這樣的「異國蝴蝶展」前後在德國不同地方共舉辦過4次。2012年3月初到5月底台灣多個單位和機構共同合作,在德國慕尼黑舉辦了「台灣鳴蟲展」。這些展覽都獲得極大的好評。

消失的台灣「雲豹」 德國「霧豹」上場代打

拉丁學名為Neofelis nebulosa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南部。在德國牠被稱為Nebelpardar,直接翻譯成中文是「霧豹」;在台灣牠則被稱為「雲豹」。但不管是雲豹,還是霧豹,這種動物的命名應該和牠表皮有「雲霧一般的斑點」有關。目前全世界生活在野外的雲豹數量可能低於一萬隻。

台灣雲豹的足跡相傳曾出沒在台灣南方的山林裡,雖然近二十年來沒有人見過牠,但是牠美麗的身影,始終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特別是在排灣族和魯凱族人裡。相傳排灣族的祖靈經常以雲豹的形象出現在巫師的夢境裡,傳遞預言或警訊給他們的族人。

台北動物園的雲豹名叫Suki,2016年從德國伍珀塔爾動物園來台

台灣雲豹既然已經消聲匿跡多年,為什麼在台北市立動物園還看得到雲豹?這隻代打上陣的雌性雲豹名叫Suki,2016年從德國伍珀塔爾動物園來台,而不是來自牠的原生地——東南亞。台灣雲豹復育研究會理事于詩玄告訴DW,其實目前參與雲豹圈養繁殖計畫的主要國家多為英、美和歐洲國家;全世界最大的雲豹圈養繁殖中心雖然位處泰國,卻是由美國方面贊助主持的。Suki應該是透過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系統EAZA交換而來的。

在德國看到台灣動物標本

德國動物學家梭德Hans Sauter(1871-1944)於1920年代首次到達臺灣,先在岡山擔任高中教員,閒暇之時採集椿象、蚜蟲等半翅目昆蟲。1905年他二度來台,居住在高雄等地,以埔里為基地採集蛾類與蝶類,並僱請數十名幫手協助他做動物採集工作,足跡幾乎遍布全島。他將大量採集到的動物製成標本寄贈或出售給歐美的多個博物館與研究機構;多年來許多學者根據梭德提供的標本完成多項研究,並發表了300篇以上的論文。1912年梭德北上台北,並繼續他採集標本及研究的工作。之後他在台北高等學校與總督府醫學校擔任教職,居住在台北的大稻埕,1944年逝世並安葬在台灣。

為了紀念梭德採集並製作昆蟲與動物標本的貢獻,數種台灣昆蟲與動物以他的名字命名,如梭德氏赤蛙、梭德氏草蜥、梭德蜥鮫、梭德氏遊蛇、梭德氏蛇舅母、梭德氏薄翅天牛等等。當年由梭德寄回德國的部分動物標本如今在「德國柏林自然史博物館」和一些其他動物博物館或研究機構都還看得到。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