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阴影下 欧洲光伏产业复兴希望渺茫
2023-06-18T14:25:02.923Z
(德国之声中文网)业内人士估计,欧洲若想重振太阳能产业,将面临着几乎无法逾越的阻碍。一方面,中国厂商有着巨大的规模效应以及随之而来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美国也以巨大的补贴吸引所剩不多的欧洲企业将产能转移到大西洋的另一端。
在这一环境下,欧盟的绿能转型计划只有在"协调一致的政策与财政支持下"才能成功。德国联邦太阳能产业协会主席科尔尼希(Carsten Körnig)认为,欧洲要想保持住竞争力,就必须在产业政策和能源政策方面采取双重措施。
目前,欧洲太阳能产业的年总产能仅相当于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据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估算,欧洲的太阳能设备产能仅占全球的1%份额,中国则占75%。
杯水车薪?
欧盟的绿能计划(Green Deal)设定了一个目标:本土太阳能产业在2030年前将年产能再次提升到3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然而,根据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一项调研,中国晶科能源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实现4500万千瓦的年产能。而根据晶科能源官网的介绍,该公司今年的产能有望达到9000万千瓦,相当于2030年欧盟产能总和的3倍。而且,这家中国厂商还为今后几年市场需求大增做好了准备,其产能爬坡速度也将大大超越整个欧洲。
国际能源署(IEA)去年11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即便中国厂商面临与欧洲相同的人力、能源、上游产品成本,也能凭借规模效应实现比体量较小竞争对手更低廉的制造成本。"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为光伏设备生产投资了超过500亿美元,相当于欧洲的10倍,并且在整个产业链创造了30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太阳能业内人士的估算,中国生产的光伏设备,每瓦装机容量的制造成本大约在0.17到0.18美元之间。在本周举行的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Intersolar)上,法国太阳能专家马松(Gaetan Masson)还指出,中国如今正在努力将成本进一步降低到每瓦0.15美分,"中国人一般说到做到。"
电价高昂
然而,欧洲产光伏设备的制造成本大约是中国产品的两倍。马松说:"我们的成本比中国人高得多。这不仅仅是投资以及运营开支的问题,更是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生产一块光伏发电板,主要有5个步骤:首先,用石英砂生产多晶硅,这是光伏发电板的基础原料。然后,多晶硅制成硅锭,硅锭再切割成硅片,硅片组装成多晶电池,最后再和逆变器一同组装成光伏发电系统。
生产多晶硅的第一步耗能非常高。在欧洲,高昂的电价显著推高了光伏设备的制造成本。德国联邦太阳能产业协会主席科尔尼希说:"没有低廉的工业电价,欧洲太阳能产业就难以成功复兴。"他同时也指出,仅靠降低电价并不足以实现产业复兴之目标,因此需要能源政策与产业政策"双轨齐下"。
政府补贴创造优势
在美国,拜登政府正凭借《通胀削减法案》为太阳能产业提供巨大的税收优惠。欧洲则没有出台类似的激励措施,因此其投资吸引力远远不及大西洋对岸。
瑞士光伏设备制造商梅耶博格的董事长埃尔福特(Gunter Erfurt)也在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上表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欧洲本土厂商,也将无法吸引投资者,整个欧洲的光伏产业将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参展的欧洲太阳能产业高管都表示,愿意在欧洲生产光伏设备,或者订购欧洲产的光伏设备,因为"没有人愿意见到依赖中国的局面"。
大型太阳能电站项目开发商Baywa RE的总裁塔夫特(Matthias Taft)就表示,希望在区域内实现供应链多样化。"这不仅仅是我们开发商的浓厚兴趣,也是制造商以及电力公司的兴趣所在。"他指出,欧洲厂商并不缺乏销售机会,因为"市场足够大,足以建立一个年产能3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欧洲光伏产业。"
塔夫特认为,亚洲厂商凭借更好的框架环境以及规模效应取得了竞争优势,但是欧洲厂商"仍有技术优势",而且欧洲制造的产品"供应链是完全透明的,我们可以用绿色电力来进行生产,我认为这会受到许多终端消费者的欢迎。"
然而,业内人士的共识是:没有政府补贴与支持,欧洲太阳能产业不可能复兴。塔夫特也承认这一点,他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例指出:"要让产业具备竞争力,就需要有可预测的财政激励措施。"
(德新社)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