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T06:47:48.202Z
布林肯與習近平的會談,直到開始前約1小時才正式對外公布。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一(19日)結束任內首次訪華行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但有專家認為,這次訪問並沒有在重大議題上取得突破。布林肯也承認,中美軍事的聯繫並沒有恢復,而是「仍在進行(修復)中」。

美國CBS電視台報導,布林肯在專訪中被問及中方是否開放中美軍事聯繫時,布林肯表示,雙方將「繼續努力」達成協議,重新開放這些溝通渠道,以避免意外衝突。

今年早些時候,由於美國擊落了一個飛過美國上空的中國間諜氣球後,中國關閉了兩國軍方間的通信。 

布林肯說,他向中國官員非常明確地表示,兩國軍方之間的交流符合中國的利益。「我們都同意,我們至少要確保我們不會因為溝通不暢、誤解而無意中發生衝突」。

 

專家:訪華未成功

布林肯的中國之行是自2018年以來,美國國務卿的首次訪華,目的是緩和過去幾個月來升溫的中美緊張局勢,尤其是在「間諜氣球」事件之後。布林肯週一告訴美媒CBS,中美雙方「同意有必要穩定我們的關係」,但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嚴重分歧。

雖然海外媒體大多肯定布林肯的訪華行,認為中美雙方恢復會談和接觸,總比沒有好,但也有專家對此有不同看法。法新社報導,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雙方未能在最有可能爆發危機的軍事領域重啟對話,美國負有責任。此外,「在布林肯訪問之後,兩國關係仍然極度脆弱」。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表示,隨著台灣臨近明年的選舉,北京越來越警惕,「雙方基本同意探討穩定雙邊關係的可能性。他們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尚不確定」。

拜登肯定布林肯訪華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稱讚布林肯此行,他週一在美國加州表示,他認為美中關係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並暗示在布林肯的北京之行期間,順利取得了進展。

「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拜登談到美中關係時說。當記者問他是否覺得已經取得進展時,他回答說,「已經取得了進展」。

拜登還讚揚了布林肯的訪華,並說「他做得非常棒」。

美國總統拜登肯定布林肯的訪華行程,圖為他6月初在白宮(資料照)

中方:取得六大成果

中國央視報導,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週一表示,布林肯訪華最大成果,是同意中美雙方回到2022年在峇里島達成的元首會晤共識。此外,從中方觀點來看,布林肯與習近平、王毅、秦剛的三次會談,達成了6大成果。

楊濤指出,第一,當前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最低谷,這種狀況不符合中美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期待,第二,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與中方相向而行,維護好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第三,中方提出了穩定中美關係的方向和路徑,第四是闡釋了中國發展的邏輯和趨勢,五是重申了中方在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上的底線紅線。最後,雙方達成了一些積極共識和成果,同意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時確定的共識。

中國一個電視牆,正在播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新聞

法新社報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表示,布林肯此訪符合預期,雙方都強調了積極性。

他說,習近平將於11月訪問美國,屆時拜登將歡迎各國領導人前往舊金山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論壇,氣氛似乎已經步入正軌。

時殷弘說,關於中美應加強溝通和縮小合作的說法,「當然是積極的,但很難具體實施」。

台灣外交部:掌握中美互動

台灣外交部週二(20日)針對布林肯的訪問發表聲明指出,台灣一向密切關注美中高層互動,而目前台美之間互信良好,溝通管道至為暢通,對於美中高層互動的情形,台美一向保持密切聯繫。

而對於美方支持台海和平穩定的堅定立場,台灣外交部表示歡迎與肯定,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是印太地區安全與繁榮的核心。

聲明說,台灣政府將持續深化與美國及安全夥伴關係,共同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促進台海及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及繁榮。

相关图集:布林肯访华哪些细节吸睛?

不铺红地毯、只给画红线:布林肯此次北京之行是美国国务卿5年来首次访华,也是拜登政府上台后美方访华的最高级别官员。不过,当布林肯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没有红地毯,没有人献花,到场迎接的中方官员只有相对级别较低的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杨涛。有意思的是,机场地面还画有几道红线,而现场照片也正好捕捉到布林肯脚踩“红线”的瞬间。在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性低谷之际,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具有象征性意义。不过,也有专家指出,除了希拉里·克林顿2012年作为国务卿访华时中方为她铺了红地毯外,克里、蒂勒森、蓬佩奥等美国国务卿抵达中国时,停机坪也没有红地毯。
中国官媒不提布林肯说了什么:布林肯6月18日早上抵达北京,下午抵达钓鱼台国宾馆,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会谈。不过,中国央视18日晚上7时播出的《新闻联播》却没报道此事。对于布林肯和秦刚长达6、7个小时的会谈,中国官媒新华社等只报道了秦刚以训诫口气表达的中方立场,但未提布林肯说了什么。新华社称,秦刚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并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最突出的风险”。
分析:为习近平11月出席旧金山APEC峰会铺路:布林肯在与秦刚会谈后在推特写道,双方讨论了如何通过开放的沟通渠道负责任地管理两国的关系。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指出,布林肯强调了双方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提出和中国在一些议题上可以合作,但同时表示,美国将继续保护美国人的利益,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华尔街日报》先前分析,美中最近恢复对话的驱动力之一,是定于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北京希望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该会议并与美国总统拜登单独会面铺平道路。
口罩的意义:从现场照片可以看到,在布林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分别与中国外长秦刚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为首的中方代表团会晤时,除秦刚、王毅以外的中方人员都戴着口罩,美方人员除布林肯外也“入乡随俗”地戴上了口罩。今年3月北京斡旋沙伊两国达成协议的画面显示,在三方会谈上,所有官员都没戴口罩,与现在布林肯会晤北京官员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悬念揭晓:直到最后一刻,中国国家主席、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是否会接见布林肯一直是一个悬念。就在布林肯抵达北京的前夕,中国主席习近平会见了微软前总裁盖茨,称其是老朋友,并表示他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分析家认为,如果习近平不见布林肯,那中美关系将会更加堪忧。如果见,双方关系可望进一步缓和,习近平11月赴旧金山参加APEC峰会时也可能对美国进行一次正式访问。
布林肯完成此行的主要目标:按惯例,美国国务卿访华,中国领导人都会与之会晤。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布林肯前任蓬佩奥2018年10月访问中国时,习近平就没有见他。当时,中美贸易战已经登场,美国副总统彭斯刚刚发表强硬的对华政策演讲,双方关系非常紧张。如今,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在中国气球侵入美国领空事件后推迟访华的布林肯,意味着中美将保持高层沟通,而布林肯也达成访华前宣布的与中国进行“坦率、直接和具有建设性”讨论的主要目标。会谈中,习近平坐在正中,左右手的长桌分别坐着中美官员。习近平和布林肯均没有戴口罩,而此前在与布林肯会晤中没有戴口罩的秦刚和王毅则和其他官员一样戴上了口罩。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