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6月20日电】在日本由于大部分原料依赖进口的化学肥料价格暴涨,用国产资源代替的趋势正在扩大。政府争取改变依赖中国等特定国家原料的结构,各地采取使茶叶渣等废弃物及下水道污泥成为堆肥的做法。这有望帮助苦于应对生产成本增加的农户。

▽碎石企业开发

位于爱媛县新居滨市的西日本碎石公司把火力发电站排放的煤渣“Clinker Ash”和饮料工厂制造茶水后排放的茶叶渣混在一起,发酵约1个月使其成为堆肥。

社长冈宽(61岁)表示:“茶叶渣含有很多水分,此前被认为很难变成堆肥。不过与表面有许多孔、透气性良好的煤渣搭配成功实现了商品化。”

该公司为用于道路和桥梁的混凝土等开展岩石的挖掘和出货业务。约10年前为了确保新的收入来源,着手开发农业生产资料。2017年发售了混合茶叶渣和煤渣的“耕力堆肥”。

注册为有机的日本农林规格(JAS)资材后,该商品以致力于有机农业的农户为主逐渐普及,在此背景下冈宽回顾道:“去年由于肥料价格高涨,相关咨询进一步增加。”该公司新设专用工厂,将月产量增至约120吨,相当于以往的4倍多。每吨售价为2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42元)。

▽摆脱进口依赖

日本主要的化肥原料尿素、磷酸铵和氯化钾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国2021年秋季以后强化出口检查,持续进攻乌克兰的俄罗斯也供应不畅。2022年肥料价格指数(2020年为100)为130.5,比2021年上升21.7%。

随着原料采购来源不均衡的风险日趋明显,政府去年12月敲定政策大纲,以强化粮食安保。为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出“将支援扩大堆肥和下水道污泥资源等的利用”。

利用下水道污泥方面鹿儿岛市水道局有着先进事例。该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集下水处理厂产生的脱水污泥并进行发酵。作为“萨摩泥土”(污泥发酵肥料)以15公斤165日元的价格销售,年销量约达1万吨。负责人表示欢迎称:“政府的方针是提高知名度的绝好机会。期待有助于广泛利用。”

青森县津轻市的木村牧场从大约10前开始制造有机肥料,利用饲养的“津轻猪”排泄物加上稻皮等。参与其中的宫本富树(73岁)说:“农户反响很好,说(种出的)苹果变得更好吃了。”有人表示“也想在水田使用”,该公司正在分析土壤成分,确认是否对水稻种植也有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