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外交触角伸向受到美国庇护的地区 - 法国报纸摘要

《费加罗报》和《解放报》分别在各自网站上发表多篇与中国话题相关的报道,内容分别为:中国总理李强将于本月18日至23日先后对德国和法国展开正式访问,并将在柏林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随后将在巴黎出席“新全球金融契约峰会”;中国在国际社会逐渐扩展影响力,旨在反击美国的“遏制战略”;台湾经济部长谈半导体对台湾的战略意义。
中国总理李强将到访法国与德国
《费加罗报》首先报道了中国总理将到访柏林与巴黎的消息指出:在中国,总理主要负责经济和金融事务,其政治作用低于国家主席。巴黎“新全球金融契约峰会”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倡议下举行,这次峰会雄心勃勃,旨在改革全球金融架构,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据法国总统府披露:中国总理李强将在6月23日出席峰会的闭幕式。
由于德国在本周公布了一份视中国为敌对势力的文件,李强的柏林之行可能会出现些许波折。朔尔茨政府在周三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中表示:中国虽然是德国的“伙伴”,但与德国的“利益和价值观”相违。
中德两国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但最近一年多来,德国的立场有所转变。该国环境部长更主张对北京采取坚定立场,针对北京在台湾问题以及针对维吾尔族人的种种做法提出指责。
中国将外交触角伸向受到美国庇护的地区
《费加罗报》在另外一篇长篇报道中,对中国逐渐扩展影响力,反击美国的“遏制战略”进行了分析。
今年初,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与伊朗恢复中断了7年的外交。这个颇令华盛顿感到意外的突破性进展凸显了中国在迄今为止一直受到美国庇护的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新冠疫情结束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球范围展开了一场外交攻势,与美国对峙。3月7日,习近平首次谴责美国对华的“遏制战略”,呼吁中国加强技术和军事领域的发展。5月份,在广岛G7峰会前夕,习近平在西安接待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作为对西方大国的回应。
中国国家主席也对乌克兰采取了安抚行动,于4月26日与泽连斯基进行了乌克兰冲突以来的首次电话交流;此举令欧洲各国感到欣慰。中国策略上的改变似乎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其对手-美国。
实际上,自2013年上台以来,习近平就带领中国与西方对抗。大力宣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坚信:在21世纪的今天,历史的钟摆必定循环往复,导致西方衰落,中国重生。习近平正在精心策划,以破坏西方列强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不惜与华盛顿公开叫板。
为了削弱大西洋关系,中国将目光瞄向欧洲,押注柏林与巴黎在商贸领域对北京的青睐。派出总理先后踏足柏林和巴黎。
与此同时,北京也在寻求稳定与美国的关系。美国国务卿本周末(6月18日)将前往北京。两国关系些微转暖可能预示着拜登将与习近平在今年秋季举行峰会。习近平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与白宫的主人平起平坐。
《费加罗报》还另外载文,报道了巴勒斯坦总统的中国访问行程。强调了北京希望在中东地区发挥作用的意愿。
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台海稳定对全球繁荣至关重要
此外,《解放报》刊出一篇对正在巴黎访问的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的访谈。王美花到访法国的主要使命是促进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伙伴关系和交流。面对持续紧张的中美关系,她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台湾如何在半导体行业进行重组,以确保台湾安全并减少过度依赖北京的风险,尤其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局面。
在谈到如何降低中国风险的问题时,台湾经济部长认为需要注意两点:一,西方企业应该注意分散风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二,则是防范中国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
台湾总统蔡英文2016年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动了供应链的多元化。两年之后,爆发了中美贸易战。在大陆的台湾企业开始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去年,台湾在东南亚的投资首次超过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总额。
尽管半导体巨头台积电将部分生产转往世界其他地区,但最尖端技术半导体“3”纳米产品的生产却继续留在台湾。
王美花指出:台海稳定对全球繁荣至关重要。台湾占据地缘政治战略地位,而半导体行业则有助于维持这种安全。一旦台湾局势生变,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俄乌战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