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奥运,奥运会的历史 - 特别节目
体育比赛的力量再大,也无法阻止大国之间的外交博弈。当运动员们每四年聚集在赛道上时,赛道便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地缘政治竞技场。
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脚步声近,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法语和外语编辑部从国际奥林匹克日这一天起,带您回顾十届特别的奥运会。这些奥运会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背景而具有历史意义:1952年的赫尔辛基,1956年的墨尔本,1968年的墨西哥城,1972 年的慕尼黑,1976年的蒙特利尔,1980年的莫斯科,1984年的洛杉矶,1992年的巴塞罗那,2008年的北京,2016年的里约。
奥运会,可谓是世界上唯一比联合国聚集更多国家的场合。当运动员们每四年聚集在赛道上时,赛道便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地缘政治竞技场。每家参与方都试图在世界地图上彰显自己的存在。奥运会自1896年得到恢复,她和许多国际活动一样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被政治化,2024年巴黎奥运势必也不例外。这一次的特殊地缘政治背景甚至早已写就:乌克兰战争,和俄罗斯与美国盟友之间的对抗。
下面是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挑选的10场奥运的综合信息:
首先是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越南编辑部将带您回顾这次奥运会,重温冷战、世界两极化、运动员为一个集团或另一个集团夺冠的过往。面对东西方之间的敌意,芬兰这个东道主很难办,最终建造了两个奥运村,来迎接东西方阵营的运动员。要知道自1924年以来,同住奥运村,一直是和平的象征。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苏伊士运河事件、第二次埃及-以色列战争、苏联坦克入侵匈牙利、部分国家抵制奥运…这些都是与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相连的重大国际事件。局势的紧张甚至渗透进了比赛场馆,争夺水球决赛席位的匈牙利男子水球队与苏联男子水球队在赛场上大打出手,血流场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波斯语部将带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这是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举办之前不久,那里刚发生过特拉特洛尔科学生大屠杀,奥运场馆在军队的保护下开放。在这一届奥运会上,人们还永远记住了托米·史密斯和约翰·卡尔洛斯两名运动员谴责种族隔离的宣告。这些故事,将由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西班牙语部为我们讲述。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这一届奥运会由11名以色列运动员的鲜血染就,他们遭到了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色九月”的暗杀。与此同时,柬埔寨也因撕裂国家的战争而缺席奥运会超过20年。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柬埔寨语编辑部将带我们回首这段黑色岁月。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这一年,民主的葡萄牙首次参赛。然而至少28个非洲国家缺席,他们以此方式,来抗议当时在南非仍然存在的种族隔离制度。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葡萄牙语编辑部将为我们讲述这段历史。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在这一场奥运会上,60多个国家响应吉米·卡特的号召,缺席苏联举办的奥运会,以此来抗议红军入侵阿富汗。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编辑部将为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这一场在美国举办的奥运会遭到了苏联的抵制,抵制的原因是苏联1980年举办的奥运会受到国美国等六十余国的抵制。苏联的这一抵制行动引发了十余个共产主义阵营为主的国家的效仿,除了罗马尼亚,还有中国。这也是中国重返奥运会的一年。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罗马尼亚语编辑部将为我们讲述这一年的奥运地缘政治。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这是苏联解体后的首次奥运会,十余个前苏联加盟国在独联体的旗帜下前来参赛。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编辑部将为我们讲述这一年的奥运剧变。
2008年北京奥运会:西藏、新闻自由、污染…这些争议话题在这一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频繁被国际媒体所提及。无论如何,中国仍从战略上将本届奥运会作为外交工具,发挥出强大的功能。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将带我们回顾这一年的北京奥运。
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6年的巴西,除了奥运会,还有重大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危机,以及爆发的寨卡病毒。面对上述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推迟举办赛事,但被国际奥委会拒绝。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巴西编辑部将回顾这一届的奥运,和这一年的巴西。
可以肯定的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和之前的奥运会一样,在全球地缘政治背景下,焕发今年独有的强烈象征意义:体育比赛的力量再大,也无法阻止大国之间的外交博弈。
为了纵览奥运会历史,与奥运会在历史上的见证作用,法国体育历史学家Thierry Terret接受了本台外语部总监Patrice Martin和外语部多媒体负责人Florian Riva的采访。
有关2008年的北京奥运,Thierry Terret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以算是一种封神。在2008年北京奥运之前的大概三十年,奥运会历史上的“中国难题”就一直不断。1979年,名古屋决议在国际奥组委层面得到了认可,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奥委会。这一决定为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改革和开放的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很多领域都被人看到,包括其与世界银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还有就是北京申奥的意愿。中国首先是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但是没能达成。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这可谓是其外交政策的一种成功。这一外交政策的成功,是数十载思虑的结果,通过这一成功,中国想要在世界上大放异彩。在这件事上,中国取得了部分的成功,这不仅是体育上的成功,还是国家形象上的成功。尽管如此,评论家们不总是天真幼稚,他们指出了一些元素,这些元素让中国想展现的积极形象并不是积极地那么纯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国际媒体对北京奥运的评价,当中有一些批评,频繁出现:一方面,北京奥运会的人权问题。这个问题经常系统性地被人提出,比如一些社会活动组织经常会提到。根据他们的说法,中国工人们很有可能被剥削,而剥削者则被指是获得了奥运会授权的公司。针对北京奥运会的第二点批评,是限制新闻自由。许多人把中国对新闻自由的限制和温家宝政府无法接受中国的形象被某些报道所损害关联在一起。有关北京奥运的第三点批评,就是中国很难接受自己是污染大国的这件事,或者说很难接受自己是很大的污染责任方这件事。当时的中国正在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针对北京奥运的最后一点批评,和中国的外交政策相关。人们批评说北京奥运像是一种让世界遗忘台湾问题的手段,让世界遗忘西藏问题的手段;还有一些报道认为,北京奥运是中国让世界遗忘可以追溯到2006年的达尔富尔问题的手段。如果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确有利于中国的这种开放政策,那么其实也并没有像中国希望的那样,彻底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下一期节目中,我们将重点聚焦奥运会和海峡两岸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