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6/2023 - 11:56

本月20日,德中政府磋商会议在柏林举行。就在同一周,美国也有针对中国的举措。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北京会晤了习近平。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会晤了印度总理莫迪。就在这短短的一周内,德中关系和美中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德国媒体和政界有何看法?

《法兰克福汇报》对中国总理李强和德国总理舒尔茨在政府磋商会议后共同露面的印象是:两人强调的不同是相当惊人的。李强明确表示,他主要把德国视为是一个经济伙伴。而舒尔茨则列举了一份典型的德国议题清单,从气候保护到乌克兰到人权。这表达了双方对双边关系截然不同的期望。尽管会议的基调是友好的,尽管朔尔茨要求中方施加影响,但李强对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只字未提。这再次表明,人们不应过分寄希望于中国的调停。

德国《明镜》周刊的印象是:德国和中国会谈,不考虑美国就谈不下去。德中关系处于美国的阴影之下。

《纽伦堡报》写道:在与中国总理李强会晤之前,舒尔茨总理已在工业界面前公开列举了双边关系的内容。他警告中国不要对台湾采取暴力行动。他为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在德国的一项重大投资感到自豪,尽管对纳税人来说非常昂贵。同时,他呼吁工业界尽自己的努力,使其依赖性多样化。但与此同时,仿佛是为了补偿中国,中远集团的脚步终于走进了汉堡港。这听起来不错,但有些方面还是令人瞠目结舌。舒尔茨从一开始就没能使德国政府联盟欧洲化,尽管内阁里显然有这种意愿。

《科隆城市广告报》表示: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还是没有出现。但是如果把政府磋商会议作为一个标准,那就会没有什么棱角。尽管舒尔茨敦促中国实行新闻自由,但记者们在双方联合新闻发布会后却不许提问,这是一种无可比拟你的讽刺。避免冲突本身并不是一种价值,德国必须明确说明其标准。中国战略必须考虑到这一切。最好不要模棱两可,像个毛茸茸的玩具。

《柏林日报》报道了在野党左翼党国会议员Sevim Dagdelen刚刚完成了一个广泛的访华行程后得到的印象。她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中国)谈话伙伴都十分聪明。”如果德国不和中国进行一个密切的轴心合作,德国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德国将面临工业衰退和巨大社会动荡的威胁。虽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访问了中国,而且会晤了习近平,但目前的局势还是两强对峙。Dagdelen说,中国愿意交流和合作,但中国视印度太平洋目前的军事化、北约办公室在日本的设立以及对台湾的武器供应为威胁,并正在做出相应准备。她还说,如果人们相信,人们可以作为一种高级说教者将中国推来怂去,中国没人看好这种行为。中国已经拥有新的自信心。她还批评说,德国现在还不能出台中国战略,据说是因为人们还在等待华盛顿开绿灯。

就拜登在华盛顿款待印度总理莫迪一事,瑞士《新苏黎世报》的看法是:印度对美国来说是个艰难但不可或缺的联盟伙伴。美国总统拜登设法加强莫迪与美国的关系是有道理的。双方共同的对手中国促使他们进一步合作。对印度民主缺陷的保留意见就撇开不提了。但除了共同应对中国,现在不能期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