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放缓预示全球经济困局
5月中国出口是三个月来首次出现出口收缩。
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中国5月份出口大幅下降且降幅大于预期,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中国重新开放后的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活动正在迅速降温。
这份疲弱的数据凸显出今年全球商品贸易的疲软程度,原因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央行为遏制通胀采取了加息行动,更多消费者在经历了数年疫情相关限制措施后转向了服务消费。
中国海关总署周三早间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今年5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7.5%,相比之下,4月份出口同比增长了8.5%。这是三个月来首次出现出口收缩,5月份出口降幅大于预期,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给出的预测中值为,中国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
出口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去年5月比较基数较高,当时中国开始走出上海封控影响;那时上海经历了为期两个月的严格封控,该封控严重影响了贸易并导致国内供应链陷入混乱。
中国进口下降幅度有所收窄,5月份进口同比下降4.5%,而4月份进口同比下降了7.9%。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国内需求持续回暖。总体而言,中国5月份贸易顺差收窄至658亿美元。
这些表现平平的数据显示出,相比新冠“动态清零”时期,贸易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正在萎缩。在“动态清零”期间,由于西方对电子产品、家具和其他实物商品的蓬勃需求,中国的工厂接到了大量订单。中国官员在将许多居民限制在家中的同时,极力确保工厂维持运行。
出口放缓并非中国独有。随着全球经济降温,其他亚洲贸易强国也公布上个月出口大幅下滑。
韩国5月份的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2%,主要是由于半导体、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出口急剧下降。越南的出口同比下降了6%。
全球贸易此次走软之前,在2021年和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经历了一段相对强劲的时期。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称,现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政府财政支持的消退以及向服务支出的转变正在对商品需求造成压力。
惠誉国际评级称,向服务支出的转变正在对商品需求造成压力。
图片来源:mark r cristino/Shutterstock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周三表示,该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流量将增长1.6%,而去年的增幅为5%。
贸易活动减弱将给全球经济带来阴影。这家位于巴黎的研究机构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7%,相比之下2022年增速为3.3%。世界银行本周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并将2024年的增长预测从先前估计的2.7%下调至2.4%。
出口放缓也将加剧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眼下有迹象表明“动态清零”政策结束后的复苏已经开始消退。
尽管中国政府去年年底取消了新冠相关限制措施,但消费者仍然不愿意大手笔支出买大件商品,民营企业今年的新投资节奏温吞,而房地产市场在经历春季反弹之后前景仍然不确定。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认为,出口会进一步恶化,然后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逆转形势,并指出发达经济体可能会出现温和的衰退,原因之一是借款利率上升带来的连锁反应。
中国国务院已承诺支持经济,以及帮助制造商和出口商获得海外订单,不过一些经济学家对这些措施是否会有效持怀疑态度。
考虑到其他国家的货币紧缩环境,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尽快加大刺激力度。中国央行今年迄今尚未下调关键利率,但分析人士正押注今年下半年会出台更多支持性措施。
中国的整体复苏在4月份开始失去动力,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和房地产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指标都不及平均预期,尽管去年经济受到动态清零政策影响,比较基数相对较低。
中国5月份官方制造业活动指数意外降至48.8,在收缩区间进一步下滑,表明经济复苏可能会进一步放缓。中国国家统计局定于6月15日发布5月份的众多经济指标。
经济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预计将于7月底召开的中共最高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否会推出更多支持性措施。
花旗集团(Citigroup)经济学家周三在前述贸易数据公布后写道,需要采取果断的政策行动来恢复信心。
上个月,几家投行下调了中国全年增长预期。野村(Nomura)和巴克莱(Barclays)分别将其增长预期下调至5.5%和5.3%。尽管最近的数据表明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最近经济表现虽然疲软,中国仍能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