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即便“跑路”,也无法逃脱监管命运

藐视常规金融的规则并不是加密货币的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关键功能。

图片来源:peter parks/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不少国家早就期待在加密货币浪潮中分得一杯羹,在它们看来,美国监管机构整顿数字金融领域可能是天赐良机,但等到下一桩欺诈大案在自家后院爆雷之时,这些国家就不会这么想了。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简称SEC)对币安(Binance)和Coinbase Global Inc. (COIN)提起诉讼后,一些加密货币交易所声称正在美国打一场生存保卫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比特币和以太币的价格还有Coinbase的股票已经很好地稳住了局面。

原因之一或许在于加密货币有一条出路:可以逃到海外。

据资产管理公司CoinShares的数据,今年以来,美国在比特币和以太币现货交易中的份额已经从3月份的逾90%降至70%,亚洲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份额则有所上升。欧洲的交易量仍然停留在总交易量的3%左右,但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去年,币安、Coinbase和Gemini在欧洲掀起了大规模扩张行动。今年3月,稳定币发行商Circle申请在法国注册为加密货币和电子货币提供商。

币安在4月的一个博客帖子中称:“欧洲有成为加密货币行业中心的潜力。”

欧盟的框架似乎特别全面,瑞士、英国、香港和阿联酋也在因地制宜地制定类似监管方法,也希望参与其中。这与美国努力将加密货币纳入现有金融法规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还不清楚美国的做法能走多远。正如美国监管机构所称,一些代币看起来很像变相的证券,使企业家得以为特定业务获得融资。2020年SEC诉支付网络Ripple案的结果应会提供初步线索,显示法官将如何精确定义什么是证券。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分别起诉币安和Coinbase两大加密货币平台。SEC一直试图证明许多加密货币类数字资产属于证券,希望将相关公司和业务纳入其监管框架下。此外,加密货币公司还面临反洗钱等方面的合规要求。《华尔街日报》的Caitlin Ostroff分析了美国监管机构近期的行动对加密货币行业的潜在影响。封面图片制作:Adam Adada/Xingpei Shen WSJ S Chinese

与此同时,比特币和以太币目前为止逃脱了美国监管机构的审视,助长了市场的乐观情绪。这两种加密货币和所谓的稳定币共占了大约90%的交易量,这意味着多数美国加密货币活动终究会继续下去,但也并非绝对。

美国议员也可以出台对加密货币有利的监管规定,以此回应其他地方的举措。但这在以往该行业赚大钱的时候可能性更高。在去年Terra-Luna和FTX的危机之后,该行业的很大一部分轰然坍塌。比特币价格在两年内下降了40%。

总而言之,大公司和初创公司的生态系统都有可能转移其地理重心。在欧洲,官员们渴望加密货币的创新,并相信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将保护投资者,例如,迫使加密资产的发行人发布适当的“白皮书”——这些文件应具有类似于证券招股说明书的功能。

但国外的监管机构日后可能会为他们的开放态度后悔不迭。藐视常规金融规则并不是加密货币的无心之失,而是一个关键特征,而正是这个特征为猖獗的投机活动铺平了道路,同时使银行挤兑等古老的现象卷土重来。该行业尚未证明其“创新”创造了任何经济价值,而为其提供一套量身定制的制度可能会招致滥用。

正如上月公布的由欧洲议员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的那样,国家监管机构将难以对1万种加密货币资产进行分类和监督,每一种资产都具有复杂、独特的技术特征和不透明的控制结构。一个很大的警示信号是,MiCA对所谓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的影响不确定,而DeFi现在是一个热门的增长领域。虽然理论上是去中心化的,但加密货币的这个部分最终可能会被大贷款人所支配,投票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在欧洲等地,只要出现大的加密货币丑闻冲击投资者的情况,好日子就到头了。DeFi协议也许不会使他们面临去年导致许多加密货币贷款机构倒闭的那种流动性危机,但技术上的隐患有很多。那时,监管机构或收紧管控。此项研究的作者得出结论:除非专门豁免,否则新规则应该使加密货币资产被默认为证券。

加密货币可以“跑路”,但最终可能还是逃不脱SEC的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