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將軍援烏克蘭集束彈藥 未爆彈屢傷平民後患多掀爭議
(中央社巴黎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今天宣布將首度提供具爭議性的集束彈藥給正在反攻俄羅斯軍隊的烏克蘭,多個人道組織隨即譴責這項計畫,因為這種武器留下的未爆彈會構成長期危險、造成無差別傷害。
法新社報導,國際身障/人道與包容組織(HI)的夏頗伊(Baptiste Chapuis)說:「長期來看,這對平民來說根本是死刑,有些人尚未出生就將成為(集束彈藥的)受害者。」
他提到,越戰結束近50年之後,隔鄰「寮國的民眾仍在清除美國的集束彈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下週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美國宣布提供集束彈藥的時間點,正值盟國試圖進一步支援烏克蘭之際,因為烏克蘭的反攻行動遲遲未有重大進展。
集束彈藥爆炸時,會在數個足球場大小的區域內散布數十顆小炸彈,其中很多小炸彈不會爆炸,而是埋在地下。
因此,這種武器實際上會留下大片人員殺傷地雷,早在美國證實要提供給烏克蘭之前,就引起一波譴責浪潮。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研究員威爾肯(Patrick Wilcken)在聲明中說:「美國運交集束彈藥給烏克蘭的計畫是倒行逆施,破壞國際社會在保護平民免受此類危險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促請美國重新考慮」。
從軍事角度來說,集束彈藥可讓交戰一方一舉重擊敵方大型編隊,阻止敵人使用機場跑道,或用廣布的地雷來阻止敵軍前進。
但集束彈藥攻擊時並不區分平民和軍事人員,專家說,有5%到40%的小炸彈撞擊時不會爆炸,而會在戰場上保留數十年。
全世界共有123個國家簽署了2008年「奧斯陸公約」(Oslo Convention),即禁止生產、儲存、銷售和使用集束彈藥。沒有簽署公約的主要國家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伊朗、以色列、敘利亞。
美國「武器管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主任金波(Daryl Kimball)說:「集束彈藥不會區分烏克蘭士兵和俄羅斯士兵…它的有效性被嚴重誇大,它對非戰鬥人員的影響眾所周知,卻往往遭到忽視。」
根據「地雷與集束彈藥監測組織」(Landmine and Cluster Munitions Monitor)2021年統計,全球141名因殘餘集束彈藥而傷亡的人之中,多達97%是平民,其中2/3是兒童。(譯者:屈享平/核稿:曾依璇)11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