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9日電)美國針對中國頒布多項限制晶片出口措施,中國龍頭業者長江存儲董事長陳南翔說,當前長江存儲不只買零件成問題,製成晶片的設備也無法修復。他的說法凸顯當前中國晶片業面臨的困境。

據搜狐網6月30日報導,陳南翔上月30日出席「2023中國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China 2023)並發表演講,講題是「全球化促進半導體產業良性發展」。

他說,贊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言「全球化已死」,全球化確實已經死了,因全球化的5要素,包括全球化的市場與競爭、創新與技術標準、供應鏈、人才流動、資源配置,已經一個接一個被打破。

即因如此,陳南翔指出,原本各方展望,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規模將達一兆美元(約新台幣31兆),但現在面臨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未來是否還能達成這項目標預期,不無疑慮。

此外,由於長江存儲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另據美國自由亞洲電台(RFA)18日報導,陳南翔於演說中還指出,美國禁止向長江存儲出口曝光機配件,長江存儲連零件都拿不到。

他說,現在長江存儲的問題不是買不到晶片的先進設備,而是以前設備的零件都買不到,設備幾乎無法修復,彷彿變成了畸形擺設。

陳南翔指出:「我想做個呼籲,去建設你們的誠信,體現於你們的公平原則。就長江存儲來講,依法合規買回來的設備連零件也拿不到。可以設一個時間,把設備在新的條件下回購,這樣才公平。」

分析日後晶片業的發展趨勢,他說,當前半導體行業正經歷再全球化的新階段,也就是過去國際合作規則迅速瓦解,各國都追求把控產業鏈,促使晶片本地製造。

陳南翔指出,因此全球半導體產業將進入動盪且無序的一個時刻,衝擊現有全球供應鏈,對全球產業格局和分佈、商業模式造成影響。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綉雯告訴RFA,陳南翔所言為無非是抱怨買了一堆大型「廢五金」,以後壞了就沒用;其次則是希望,中國半導體設備能盡快自主可控,雖然難度很高。

RFA另訪問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分析,陳南翔的說法顯示,目前中國業者面臨一波波美國的管制升級所遭遇的困境,中國需尋求其他突破,而國產化的推動,端視當局能否挹注資金和技術與設備。(編輯:曹宇帆/唐佩君)11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