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7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4日召開會議,提出多項應對經濟不振的對策,然而經濟學家認為只喊話卻未出現市場預期的強力措施,形成「言論鼓舞人心卻仍留下許多經濟難題」的情形。

在外界關注之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於24日登場,會中指出目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與挑戰,並提出穩就業、促投資,以及調整房地產政策等方向,試圖挽救衰退的經濟。

路透社報導分析,中國官方藉由會議釋放支持經濟「度過曲折疫情並復甦」的訊號,然而卻幾乎未提供具體措施及細節,這令投資者和經濟學家懷抱複雜情緒,對未來仍然感到擔憂。

其中一個擔憂來自於中國目前經濟放緩的情形是結構性而非週期性,需要有強大的政治決策引導政策方針,這些政策在過去幾十年來被證明非常成功,然而現在中國面臨債務成長速度快過經濟成長。

報導也提到,中國的家庭消費不振也是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失衡,可能的解決方式包含政府發行消費券、大幅減稅、鼓勵調漲工資、建立涵蓋更廣泛公共服務的社會安全網等,然而在會議的通報中都沒有看見類似的措施。

另一方面,房地產在經濟活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如今這個產業難再扮演火車頭角色,反而是若面臨泡沫化將會更快破壞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穩定

報導提到,政治局提及支持私營部門的言論確實鼓舞投資人,然而緊迫的情勢令市場期待看到「更具體的細節」;另一方面,提出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的相關政策方向也受到經濟學家們的歡迎,只是對於刺激消費的建議僅是進一步補貼汽車和家電,這反而讓學者感到「索然無味」。

同時,在經濟情勢仍然難言樂觀的情形之下,投資者預期僅是透過鉅額支出的方式,最終結果都將會令人失望。

報導提及,接下來幾週到幾個月內,各政府機構勢必要將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政策轉化為具體措施,整體市場也將會藉由這些訊號進而判斷中國的投資風險與經濟情勢。然而,更深入的結構性改革恐怕得等到後續中共的重要會議發布。(編輯:吳柏緯/唐佩君)11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