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脱钩?中国依然有求于德国
2023-07-01T13:07:15.469Z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以"中国有多么需要德国?"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德国在和中国打交道时,不必太卑躬屈膝,因为在许多方面北京依然有求于柏林。
"鉴于中国政府趾高气扬的姿态,各国政府都面临一个问题:在和中国打交道时,到底还有多大的可能去维护自身利益。理论上倒是有不少可能。比如可以卑躬屈膝地指望中国人的餐桌上落下足够的面包屑,从而向本国民众宣扬成果。面对这样的做法,北京会以友善的居高临下姿态予以款待。"
"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也可以主动地对中国值得指摘的状况予以批评,并要求北京有所改变。尽管中国会对此表示'极度不满'并在言辞上予以激烈回击,但是其回击的力度非常取决于批评者本身在国际政治的天平中拥有多重的砝码。当然,北京不可能向批评者做出让步,因为共产党一旦允许向民主制转型的步伐,就有可能失去执政根基。对于习近平而言,苏联解体就是噩梦,他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类似的事件在'自己的'国家发生。"
"德国外交总是避免咄咄逼人的主动姿态。这种策略通常都能奏效。如何与中国打交道这个问题,至少在德中建交时就已经存在。到底什么算是畏手畏脚?什么又算是有损自身利益的愚蠢挑衅?和许多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拥有经济大国之优势。德国依然能给中国提供很多东西。至少在理论上,德国拥有对北京施加影响力的能力。至于是否应该公开强调这一点,则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今,有些人在呼吁大范围与中国脱钩,并指出与对俄能源依赖的相似性。有些人则认为多样化经营分散风险就已经足够。在这场争论过程中,人们却忽视了一点:中国其实也在尝试脱钩。北京希望在尽可能多的领域实现独立自主,想掌控经济以及军事领域的所有关键科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习近平正在替德国政府做出一个可能非常艰难的决定:如何构建对华关系?在谈及独立自主的理由时,中国人很喜欢强调过去被迫依赖殖民强权的历史,并表示这一切决不能重演。在德国舆论,这种有关殖民帝国主义的论调也很能让人理解。"
"不过,德国政界在和中国打交道时,却不必担心另一种常见风险。许多其他国家政府在遇到麻烦时都会对德国打出'纳粹牌',因为这总是能刺激到德国敏感的神经。德国政界都将'决不再现纳粹历史'牢牢刻在骨子里。但是在清算法西斯历史问题上,中国人却视德国为模范国家,因为北京常常拿德国和'世仇'日本作对比。后者确实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印度是美国艰难却必要的盟友"为题,刊发评论指出,面对共同的对手中国,美印两国必须合作。
"近年来,中国日益成为印度的棘手邻居。在印度的北部边境高原地区,两国甚至还发生了流血摩擦事件,造成了伤亡。而在南部,中国的势力范围正咄咄逼人地拓展到印度邻国斯里兰卡;在印度世仇巴基斯坦也同样如此。尽管印度人口今年超过了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但是这个南亚国家过去30年间在经济与军事领域全面落后,以至于必须加强依赖盟友才能保证自身安全。"
"俄罗斯在冷战时期就是印度的传统军事盟友,但在经历了俄乌战争等一系列事件后,俄罗斯已经严重衰弱到依赖于中国,因此几乎不太可能再驰援印度。所以,印度就不可避免地有求于美国。"
"美国也同样有求于印度。华盛顿正努力抵挡中国的称霸诉求,这就有赖于地区盟友。除了传统盟友澳大利亚和日本,美国必须确保印度站在自己一边,而非站队中国。早在奥巴马以及特朗普当政时期,华盛顿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而加强了美印合作。拜登总统如今则再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签署了新的协议。"
作者随后笔锋一转指出,美印两国的合作并不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之上,拜登总统不久前在接待到访的莫迪总理时,也提到了民主和宽容。但是在莫迪治下,民主和宽容正在倒退。而且美印交往的历史也充满了互不信任,况且印度也没有改变其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国策。印度在联合国的投票只有20%和美国相同,新德里也没有参与西方制裁俄罗斯,而是趁机大宗购买降价的俄罗斯油气。
"这就是一个抗衡中国的利益共同体。拜登总统维护并进一步发展这个共同体,这是正确的。地缘政治环境从未像如今这般适合美印合作。但是同样的条件也决定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一合作关系几乎不可能深化。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模式转型,印度想要成为其中一极,既不想当美国跟班,也不想当中国跟班。不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莫迪必须加强改革力度,从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