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2T14:53:38.719Z
俄罗斯发生兵变,对于习近平来说有什么影响?图为去年九月习近平和普京在撒马尔罕举行会晤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上报”发表文章《习近平武攻台湾是否也会发生“华格纳集团兵变”》,作者今涛拍暗认为,对该雇佣兵集团兵谏,各国均有反应,中共的反应应该说最强烈。网友当然有幸灾乐祸的,而“清君侧”三个字被微博遮罩,说明当局现在非常紧张,犹如拜登说习近平是独裁者,大陆所有的媒体都回避了“习近平独裁”字样,“清君侧”就处于这种微妙中。

作者指出,共军在六四事件中,彻底沦为残杀学生的党卫军,这一洗刷不掉的耻辱,为共军要攻打台湾同胞蒙上了巨大的阴影。这一问题并非像习近平在军中反腐,清洗异己就能够解决的。封锁不住的真相被越来越多的人感知的时候,习近平对共军的控制力可以维持在最表面,一旦发生大事,军中积蓄的不满情绪,以及希望变革等因素,是习近平难以把握的。

去年11月习近平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作者认为,普里戈津瞬间兴兵、刹那“投降”的原因在于雇佣兵为钱打仗,他们是机器,而监狱囚犯,恐怕对政治并不感兴趣。而中共的士兵本就不是罪犯,相对拥有思想,在军令如山倒中,听命的可能性更大。而应该不会像俄雇佣兵那样“军心涣散”。他们可以借鉴的,正是兵谏后士兵的最后走向情况。从这一点看,习近平当局一定会鼓噪普京秋后算帐,严加惩处,留下一段让中共军队里面忠诚不绝对的将领绝对胆寒的借鉴历史。 

香港媒体,从批判到存档

近期香港有线新闻女主播疑因庆祝同事换工作,模仿韩团舞步拍Instagram短片引发争议。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网络媒体“歪脑”发表文章《香港新闻这十年》,作者卢斯达指出, 与业界内部旨在维护新闻界“认真专业形象”的言论相反,不少网民甚至觉得,比起新闻主播突然玩心大发,跳舞欢送,新闻界结构上的问题好像更值得痛心。新闻内容的批判性整体下降路人皆见,取而代之是“资讯”,观众的损失其实也十分实在。

文章说,2021年年底到2022 年初,《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两间传媒的编辑及负责人被控发布煽动刊物罪或其他罪行。当时即时可见影响是社交媒体白雪茫茫,马上少了很多本地新闻、本地记者失业,后来出现的问题是,事情很快,公众没有太多手段存档以往新闻。所谓存档,在这个时代,加上网媒的本质,其实只是搜寻引擎能否搜出,继而是否能接通阅读,图文并茂,甚至有影片。这一批网络媒体散失之后,那段时期的事情,会有很多不再确定的空洞。

相关图集:香港告别《苹果日报》

创办人黎智英:《苹果日报》1995年由富商黎智英创办。少年时从广东偷渡至香港的黎智英曾公开支持89民运,并因此受到大陆官方的制裁。他于1990年创办壹传媒有限公司后,旗下出版《壹周刊》等报刊杂志,之后扩展到电视、网络等媒体,并于2003年创设台湾《苹果日报》。黎智英曾在电视广告中咬着苹果说「每日一苹果,没人骗到我!」
颠覆香港报界:为吸引读者,《苹果日报》采用彩色印刷、新潮排版及口语化大标题,内容上也包罗万有。该报创刊短短几个月内,便彻底颠覆了香港报业的游戏规则。不过该报为了销量不惜哗众取宠,因狗仔队文化丶卖弄色情暴力等,被指过分煽情和娱乐化,并不时陷入道德指责以及司法纠纷。但其调查性报导也得到读者的认可。香港中文大学2019年的传媒公信力调查显示,《苹果日报》在香港收费报纸中排名第三。
拒绝被“染红”:该报立场鲜明,有多个时事评论专栏批评中共高层和港府,并经常报导内地维权人士如刘晓波等状况,同时高调支持香港民主运动,多次在社会运动中表态,甚至呼吁读者上街。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後,《南华早报》丶《明报》等多家本地报章相继被中资入主丶收购,《苹果日报》被视为香港唯一未被「染红」的主流媒体。
国安法紧箍咒:从2014年的雨伞运动到2019年的返修例运动中,《苹果日报》可谓立场鲜明。2020年8月10日,该报创办人黎智英涉《香港国安法》 被捕,《苹果日报》总部被警方搜查。次日该报头条标题为"苹果一定撑落去",印量由两星期前的7万多份涨到55万份,市民们排长队购买。
台湾停刊:2021年5月15日,发行18年的《台湾苹果日报》宣布停刊。公告称,“《台湾苹果日报》在新闻战场并没有输”,而是“输在香港局势恶化,造成我们无法再长期支撑亏损”,因此 “忍痛割捨纸本”,集中资源发展《苹果新闻网》。同一天,其母公司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的财产被冻结,香港保安局的依据是“香港国安法”。
逮捕高层 冻结资产:2021年6月17日,警方以涉嫌违反国安法为由第二次搜查《苹果日报》,拘捕5名报社高管。该报被指刊文呼吁外国制裁香港及中国,涉嫌“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 当局还冻结《苹果日报》三家关联公司资产共1800万港元,造成报社无法继续运营。
民众排队购买最后一份报:6月23日,壹传媒宣布,《苹果日报》24日出版最后一期印刷版后,即日停刊,网络版也同时终止运作。最终版的头版标题是“港人雨中痛别,我哋撑苹果”,印刷了创纪录的100万份。香港街头再次出现市民排长队买《苹果》的景象。

香港警察已然成为“外族”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香港警察如何成为“外族”》,凯大熊认为,在2019年夏天,香港人认识到市民和警察的区别,并逐渐把他们当作外族,这虽然是相当微观的变化,但整个过程和宏观认同演变其实颇有雷同之处。在这个夏天里,香港经历了一连串充满希望与折磨的抗争,警民之间的敌意也随两边的冲突不断螺旋升级。不过,如果只把一切当成是不断螺旋升级的敌意轮回,那就太可惜了,这会让整个过程扁平化,忽略两个互相敌视的族群是如何看待彼此、建构彼此的形象,并产生后续的行为。经过当年8月31日的太子站暴行,香港警民双方的隔阂再也无法弥补,抗争者不再认为警察只是被外族渗透,而是直接把他们当成外族。

2019年8月31日,警方拘捕多名示威者及民众

文章说,这场警民对峙让港警变成了外族,具体而微地体现了1997年以来的整段历史。“在港警变成外族的过程中,不仅有愤怒和对立,也有各种观察和分析,人们也在这里头逐渐认识到,所谓的‘人民保母’都是在保护另一个外来的殖民政权。无论是抛弃虚幻的大一统意识形态、批判分析港中歧议的来源与发展,还是用‘香港不是中国’来表达过去受到压抑的歧议,都会带来力量。”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