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T08:53:45.276Z
4月12日,民進黨召開記者會,提名現任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參選2024年總統大選。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現任副總統、2024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週二(7月4日)以〈我保衛台海和平的計畫〉為題,投書《華爾街日報》,強調自己堅定捍衛台灣和平穩定和民主成就,並重申應維持兩岸現狀,但也「不排除在基於互利、尊嚴且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對岸展開對話」。

「對民主的關照必須要從自家開始。作為醫生,我從不會在沒有治療計畫的情況下醫治病人。」醫師出身的賴清德為兩岸和平提出「4大支柱」解方:提升台灣的嚇阻力;強化供應鏈安全;建立與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推動務實、一致的兩岸政策。

賴清德表示:「沒有人樂見一個具威脅性的中國,但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他指出,中國軍機和軍艦仍每日穿越台灣附近海空,兩岸經濟上的緊張關係也在持續,這提醒台灣人:「現在所享受的民主與自由絕對不能視為理所當然。」

賴清德稱,面對北京的軍事與經濟施壓,「維持務實及一致性的兩岸政策」是首要之務,且不排除跟中國對話,但對話基礎應是互利、尊嚴且不設前提。

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執政約8年來,多次表明願意尋求「不預設政治前提」、具建設性的兩岸和平對話,但中國仍強調對話應基於「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020年曾稱,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源是民進黨「單方面破壞兩岸對話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否認『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任何對話交往都無從談起。」

賴清德的投書回顧自己從醫生到從政的經歷,自認「角色定位與當年維護台海安全的政治前輩一樣」,堅定捍衛台灣民主。圖為台北市一景。(資料照)

各界怎麼看賴清德投書?

賴清德投書中的主張,很大程度上延續了蔡英文的政策,兩人皆強調國防改革,並認為應透過與民主盟友的頻繁往來提高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

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週二(4日)告訴駐台外媒記者,七國集團(G7)5月的峰會聲明顯示,國際上逐漸出現共識,認為台海和平穩定對於國際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

李淳指出,今年至少已有40個外國訪團到台灣。根據台灣總統府,蔡英文4日會晤美國眾院共和黨研究委員會(RSC)主席赫恩(Kevin Hern),3日接見了日本「立憲・維新・國民超黨派台灣訪問團」;加拿大眾院亦有跨黨派訪團赴台,預計停留至7月9日。

台灣總統蔡英文6月28日會晤美國眾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傑斯(Mike Rogers)。根據台灣外交部,羅傑斯率領的訪團是近年最大規模的美國國會訪團。

彭博社分析,賴清德的投書向美國及其盟友釋出訊號,展現他贊同美國對台灣的其中一項主要立場。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6月曾重申,美方仍堅定致力於維護台海現狀。報導稱,奧斯汀雖批評中國在區域進行「霸凌」,但美國也希望確保台灣不會「不必要地引起北京的敵意」;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則多次表示,若台灣遭到侵略,美國會保衛台灣。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賴清德說願意以互利、尊嚴為基礎跟北京對話,這樣的主張「會受到華府的歡迎」,因為這代表賴清德將堅持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核心原則。葛來儀表示,此文「應只是賴清德政策議程規劃的第一步」,可能在他未來過境美國時,會提出更多有關兩岸關係、台灣的國際角色等願景。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說法稱,賴清德預計8月造訪美國;台灣的總統候選人傳統上都會訪美,商討其外交政策議程。

近期台灣的主流民調顯示,現階段3位總統參選人之中,民進黨的賴清德和民眾黨的柯文哲,支持度領先於國民黨的侯友宜。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6月20日公布的數字,賴清德支持度為36.5%、柯文哲29.1%、侯友宜20.4%;較親國民黨的台媒TVBS在6月16日的民調則指出,柯文哲的支持度是33%、賴清德30%,侯友宜則是23%。

相較於賴清德,侯友宜較缺乏具體的兩岸政策。不過,侯友宜週一(3日)做出較為明確的表態,稱「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更堅決反對蔡英文汙名化的九二共識」。

柯文哲則稱「九二共識」有多種版本,但他認為不應執著於名詞,而應恢復兩岸實質交流。近期柯文哲拋出討論,主張應重啟《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再度掀起爭議,並遭民進黨批評。

相关图集:台湾"反服贸"学运图片纪录

"反服贸"抗议人群闯入台湾立法院:立法院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来,争议不断。尽管反对派认为两岸服贸协议会伤害台湾的中小企业和台湾经济,但3月17日立法院联席会在朝野混战中仍通过将该协议送交院会存查。为表示抗议,约200名以学生为主的抗议群众次日晚间冲进立法院,并与院内警方发生堆挤冲撞。
拉起横幅占领议事厅: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黑箱作业的抗议人群原本在立法院外举办"反服贸晚会",不料200多名学生竟无预警翻墙硬闯立法院,击破议场玻璃后,直接冲进国会议事厅,强行占领主席台,拉起布条表达要求。他们呼吁马英九总统响应要求。
社会反应不一:学生和社运人士占领立法院,社会对此反应两极,支持的民众认为执政党太过蛮干,服贸协议应逐条审查,但反对瘫痪立法院的人认为,不该使用暴力表达抗议,破坏立法院桌椅计算机设备,也不是民主的表现。
马英九坚持"服贸":台湾总统马英九23日上午在总统府召开国际记者会指出,台湾发展民主得来不易,学生不该因为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审查程序不满就违法占领国会。他另外强调,台湾是一个小而开放的经济体,经济活动七成仰赖国际贸易,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有其必要性。
抗议人群转移阵地:原先在立法院抗议的反服贸群众,23日晚间忽然转移阵地到行政院,不但爬上行政院围墙,行政院大门玻璃也被砸碎,多位学生闯入行政院2楼,现场民众不断鼓噪,而警方拿起盾牌,依法驱离民众,警民爆发冲突,由于行政院也被攻陷,总统府维安更加升级。
冲突引发流血事件:攻进台湾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的 "反黑箱服贸"抗议群众,遭镇暴警察以警棍、盾牌、强力水柱驱离,警民激烈冲突下,多人受伤,群众退回立法院周围,行政院暂时恢复平静。
反服贸学生号召罢课罢工:经警察强力驱逐,抗议人群暂时退守立法院。然而,学生们不但没有散场的打算,还扩大要求罢工、罢课。
马英九愿意与学生代表对话:3月25日,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李佳霏表示,“立法院”议场仍陷入瘫痪,冲击立法机构运作与当局施政,马英九愿在不预设任何前提下,邀请学生代表来马英九办公室对话化解僵局,助立法机构恢复正常。李佳霏还说,学生如果有正面回应,马英九办公室会派代表前往邀请。
学生坚持公开对话:抗议人群的学生领袖就此邀请回应表示,比起前往总统办公室举行对话,他们更愿意与马英九总统公开对话。他们的四项主要诉求是:召开公民宪政会议、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法制化前退回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朝野立法委员响应民间要求。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