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
2023-07-08T07:00:57.654Z
中国股市为何没有吸引力?

(德国之声中文网)最近,前《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先生高调炒股了。一时间新媒体小编纷纷傍大款赚流量,但却没几个人认真地思考这件事情的意义。其实胡锡进先生的入市时机还是很讲究的:打开沪深300指数月线图,你就会发现它上市十多年来,曾经有过六次四连阴,从来没有过五连阴;而且四连阴以后,大概率有一轮反弹行情,至少有十个点以上。这么说起来,大概率地讲,胡先生在四连阴之后的第五个月的月底入市,亏损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三四个月里面盈利两三万(据他自己讲投入了二十万)的可能性倒不小。这样精妙的择时,你说他就是个韭菜,背后没有高人指点,我还真不信。 

中国人为什么远离股市?

其实让我真正诧异的,是这样一个年过六旬的媒体达人,体制内外都混得风生水起,而且还经常对中国经济指指点点,居然还是刚刚涉足股市的新股民。由此可见,中国居民对于股市真的是太敬而远之了。我随后在自己的粉丝群内做了一个样本有偏差的调研(因为我的粉丝大多数还是对投资理财感兴趣的),结果就连他们的仓位都绝大多数低于三分之一。当然这事儿不能怪中国老百姓,中国股市别说老百姓敬而远之,连经济学家都斥之为“连赌场都不如”,那还让人怎么敢放心大胆地进入呢? 

延伸阅读——客座评论:中国资本市场为何与男足一样不长进?

可是,中国经济现在却是真的需要股市。股市作为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技术创新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这不需要太多的理论论证,看看美国就知道了。没有哪个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是靠创始人自己从小作坊开始用利润留成慢慢积累起来的。不少现在看起来巨无霸高科技大公司,都是通过直接融资市场用“老人的钱+年轻人的创新大脑”(old money+new brain)来实现的。今天中国经济到了转型的关键点,也需要中国自己的资本市场去支撑中国自己的技术创新。那么是中国的“old money”不够多吗?还是中国的年轻人创新力不够高?其实都不是,中国最缺乏的就是以股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作为桥梁去结合这两个方面。 

那么中国股市如何才能从一个宏观经济的必需品,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家庭理财的必需品呢? 

用收益说话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用实实在在的收益去说服老百姓。他们不懂经济理论,也不再相信那些侃侃而谈的股评家了。如果不能通过股市让一部分人实现资产增值,带动不了全体老百姓共同富裕。在这一点上,我佩服邓小平的智慧,他只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么一句老百姓能理解的大白话,就把改革开放如何才能落到实处的战略战术都讲清楚了。如果没有一部分人实实在在富起来,你怎么去动员全中国老百姓投入到这个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呢?现在我们如果期待让资本市场既能助力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又能改善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收益,实现家国的共同富裕,也需要实实在在的让一部分人从股市获得收益。这期间,政府还是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的。比如对中国股市里面的一大批国有股本占主导的国有蓝筹股,政府就有能力改变它们不注重资本增值保值的态度。

市值1.6万亿的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银行

市值1.6万亿的中国工商银行,国家股就占了三分之二,业绩也相当优异,市盈率却只有四倍。这么低估值还要被高盛调低评价,无论从股市的资产回报,还是国有股的保值增值角度看,都有必要加以改善。如果中国工商银行能够在这个关键时间点和世界著名跨国企业一样,宣布一个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回购计划,或者提高分红率计划,那就意味着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市值足够大,增长足够稳定(每年分红增加)的蓝筹股。它会像一个灯塔,指引中国股市的未来增长路线图,吸引大量胡锡进先生一样的old money介入股市,获得稳定回报。改变老百姓“股市是赌场,买房才保值”的过时观念。 

从这个角度看,胡锡进的择时不仅仅是个大概率的短期盈利事件,还是一个符合长期经济增长要求的重要标志。 

相关图集:遭遇股灾、反腐风暴的证监会高官

刘士余:主动投案:2016年2月-2019年1月任证监会主席,任前为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A股经历2015、2016年的股灾后,刘士余上任后掀起“监管风暴”。但2018年上证综指全年跌幅24.59%,深成指和创业板年跌幅则高达34.42%和28.65%,被股民戏称“熊冠全球”。2019年1月刘士余被免去证监会主席一职。5月19日,中纪委发布消息称,刘士余因涉嫌违纪违法,主动投案配合调查。
肖钢:股灾代名词:刘士余的前任肖钢担任证监会主席的日子(2013年3月-2016年2月),被视为中国股市极富灾难性的一段时间:三次股灾,两次熔断,近20次千股跌停。大批股民认为证监会对2015年的股灾应对不足。2016年证监会推出熔断机制试图降低股灾风险,却造成股市进一步暴跌。2016年2月,肖钢被免去证监会主席职务。
副手落马:在2015年的股市动荡发生后,证监会多名高官受到纪检部门的违纪调查,2015年9月,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因“涉嫌违纪”接受调查。
姚刚:“发审皇帝”:2015年11月,副主席姚刚也因严重违纪被调查。在证监会领导班子中排名第二的姚刚,因掌控A股市场IPO的发审大权,被业内戏称为“发审皇帝”。
尚福林:接替周小川的尚福林(2002年12月-2011年10月任证监会主席)主持完成的股权分置这一重大改革,使中国A股市场真正迈入了全流通时代。但2005年6月,股指还是跌破千点,几乎所有指责的矛头都对准了证监会。2007年10月沪指终于回涨到的六千点以上;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2007年底开始,股市一路狂泻。一年时间里,沪指跌幅度高达72.81%。
周小川:后来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在2000年2月到2002年12月间曾任证监会主席,被认为是崇尚监管的市场派。2001年,中国股市进入了新千年后的首次大跌,至2005年,沪指从最高点2245点下跌至998点,暴跌56%,股市蒸发市值近2.3万亿,股票市场处于崩盘边缘。尽管周小川已于2002年底被调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但仍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因股灾受到指责。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