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4T10:46:48.047Z
图为中国外长秦刚在2023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宣读了中国宪法

(德国之声中文网)打开中国外交部官网,秦刚的照片仍然刊登在首页,“外交部长活动”一栏仍是秦刚近期的外事活动。至少从官网内容来看,他没有“消失”,仍然是中国外长。

在秦刚停止出现在公众视野两周后,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经简短地表示,这位外长因为“身体原因”而缺席。在他消失三周后,另一位发言人毛宁说,“没有可提供的信息”。而当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上周出席活动时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谢锋说,“让我们等等看看”(Let’s wait and see)。

这一连串语焉不详,引发巨大猜测,并且催生各种传言。这位消失近一个月的中国外长成为了近期最受网民和海外媒体关注的人物之一。

多年在中国外交系统任职

在中国外交部中文网站上,关于秦刚的介绍仅寥寥两句:“秦刚,男,汉族,1966年3月生,河北怀来人,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外交部部长。”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图)上周出席活动时被问到有关秦刚的问题时,谢锋说,“让我们等等看看”(Let’s wait and see)。这个回答耐人寻味

不过,中国外交部的英文版面还刊登着秦刚以前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时的简历,内容比中文版详尽不少。

根据这份英文简历,秦刚出生于天津,已婚有一子。他1988年开始在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工作。1992年进入中国外交部,于1992-1995年担任外交部西欧司随员、三等秘书;1995-1999年期间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三秘、二秘;1999-2002年期间任外交部西欧司二秘、副处长、处长;2002-2005年任中国驻英大使馆参赞。

两度担任外交部发言人

2005年,秦刚回北京任职,在接下来的五年、直至2010年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2010年至2011年,秦刚再次前往英国,短暂担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

2011年底,秦刚再次回到北京,截至2014年一直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这是秦刚第二度担任外交部发言人。据中国媒体报道,秦刚是迄今唯一一位曾两度担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官员。

此后,他从2015年至2017年担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从2017年到2018年,他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并继续兼礼宾司司长。

2018年9月,秦刚升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从2018年至2021年,他一直担任此职。

公开资料显示,这位中国外交大员在2021年7月赴美履新,担任第11任中国驻美大使。

中共政坛罕见的晋升速度

在担任中国驻美大使仅一年多之后,秦刚在中共二十大上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并在2022年底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2023年1月2日,秦刚奉调回国,成为中国第12任外长。

当时,中国媒体“上观”发文指出,秦刚“成为周恩来之后我国最年轻的外交部长”。

2023年3月的人大会议上,56岁的秦刚当选中国国务委员,晋升副国级,成为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副国级干部。

当时就有观察人士指出,秦刚的晋升速度在中共政坛实属罕见。《联合早报》3月的一篇报道指出,在中国,副国级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秦刚在三个月内连升两级,这在中国政坛上十分少见”, “相比之下,王毅在外长岗位上做了五年才晋升国务委员”。

2023年3月的人大会上,56岁的秦刚当选中国国务委员,成为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副国级干部。不少观察人士认为,秦刚应该是习近平的心腹

“言语谨慎、有幽默感”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在7月18日的一篇报道中表示,秦刚的迅速晋升被中国观察人士视为习近平进入第三任期后领导团队的最大意外,因此秦刚“被认为是习近平的得力助手”。

法新社在7月24日的一篇报道中同样说,秦刚被认为是习近平的心腹。

ABC的这篇报道还指出“秦刚的外交语言谨慎、温和而有幽默感”。在出任外长后,他的一项引人注目的举措是将“战狼外交”的代表人物赵立坚从新闻发言人的位置上调离。

不过,法新社的报道则表示,秦刚也曾赢得“战狼美誉”。公开资料显示,“窜访”一词正是秦刚2006年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时提出的,用来形容达赖喇嘛访问欧洲。

相关图集:中国“战狼外交”走向何方?

不再“韬光养晦”:北京近年来一改邓小平定下的韬光养晦外交基调。CNN曾报道指出,与过去几十年素来温和的中国外交官们相比,“战狼外交”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这些中国外交官不会发表冗长的声明,而是在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任何针对中国或共产党的批评进行直接回击。
有狼才有战狼?:“战狼外交“的说法,取自中国2015年上映、票房大获成功的电影《战狼》,影片民族主义情绪相当浓厚。中国的外交官们最初并没有否认这种表述。根据中国官媒央视报道,2020年5月,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曾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路线,然而因为世界上有“狼”,因此中国需要“战狼”来捍卫国家尊严。图为《战狼2》剧照。
中国外交部不高兴:中国外交部并不认同“战狼外交”的说法。2020年12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一次论坛发演讲时表示,贴“战狼外交”这个标签,至少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解。他说,中国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从没有主动挑衅别人;“战狼外交”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又一个“话语陷阱”,“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放弃抗争。我怀疑这些人还没有从100年前的旧梦里醒来”。
战狼发言人:“战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其言论多次引发争议。比如2020年3月,他在推特上称可能是美军把新冠疫情带到了武汉。 “五眼联盟”外长发出针对香港问题的声明后,他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不管他们长“五只眼”还是“十只眼”,只要胆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小心他们的眼睛被戳瞎。他还曾发布一则抨击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所谓战争罪行的推文以及虚假图片。澳总理莫里森表示,中国政府应该为这条推文感到羞耻。
战狼大使们: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2020年4月威胁说,如果澳州政府继续推动调查新冠病毒源头(图为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中国民众可能抵制澳大利亚的产品或者旅游。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则针对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的儿子指责中共“专制政权”的说法,在推特上称他去了一次迈阿密后“感染思想病毒”。
出使欧洲: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列举中国在欧洲的5位"战狼"外交官,包括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驻法国大使卢沙野、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驻英国大使郑泽光、驻德国大使吴恳(图)。
总领事打人事件:2022年10月16日,港人组织在中国驻曼彻斯特领事馆前举行抗议时与领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一名示威者被拖入领事馆院内,遭到殴打。英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交涉,警方也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参与暴力的人当中也包括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12月,中方证实包括郑曦原在内的6名领馆工作人员被调离,但称之为正常人员调动,与打人事件无关。
告别“战狼”风格?:2023年一月,50岁的赵立坚卸下外交部发言人的职务,调任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几乎与此同时,原驻美大使秦刚(图)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长。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人事变动意味着中国有意改变过去几年树立起的“战狼”外交形象。但新外长上任后,锋芒不输前任。发言人面对国际媒体的态度也丝毫不见缓和。
大使的“个人观点”:2023年4月21日,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接受法国媒体电视采访时,质疑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以及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前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并对记者出言不逊,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有关言论招致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批评此言“不当”。中国外交部随即澄清中方"尊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中国驻法大使馆后来则声明称大使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表态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节奏有点乱: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的外交官在公开评论中越来越多地批评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权,传递的信息是,西方国家没有资格批评中国,而且中国受到西方国家更多的攻击。报道援引西方外交官说,中国的战狼外交"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效果适得其反,而且信息传递的受众并不明确,有点"乱了章法"。

网络传言爆炸

最后一次关于秦刚公开露面的报道是他6月25日在北京见斯里兰卡、俄罗斯和越南官员。此后,曾有媒体报道说秦刚是因为确诊新冠而缺席,不过该消息没有得到中国官方证实。

随着秦刚“消失”的时间越来越长,各种传言甚嚣尘上。毕竟,在中国,高层官员“消失”经常会和“落马、接受调查”之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不过,截至发稿,中国官方仍然没有透露任何这方面的消息。同时,中国官方对于该话题在社媒上的审查力度似乎也并没有特别严格。负责追踪中国政治宣传的美国专家埃尔达尔(Brock Erdahl)对《南华早报》说,“审查人员一反常态地允许网络对秦刚失踪进行一些讨论”。

中国著名媒体人、《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7月15日发微博说:“有时一件事情大家都很关心,又不能在舆论场谈论,这样的情况应该尽量少。还是会有些事情在一段时间里很敏感,或者有密级,不好公开议论,这可以理解,但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要尽量短。总之,保持事务的环境与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需要取得平衡。”

不过,在秦刚下落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显然还没有打算透露给公众更多信息。在7月1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当被记者提问“秦刚现在还是中国外长吗?”毛宁回答:“建议你查阅中国外交部网站,我也没有其他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