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方加强检测日本进口海产品 或打击产地
【共同社7月26日电】围绕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放入海计划,中国大陆和香港方面加强了针对从日本进口海产品的放射性物质检测,担忧情绪在产地蔓延。清关耗时导致出口开始比以往滞后,甚至还有企业失去了来自中国的订单。若实际排放处理水,可以预见对方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可能给产地造成打击。
日本海产品的出口目的地中,中国大陆和香港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据农林水产省称,2022年海产品出口总额387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7亿元)之中,首位中国大陆为871亿日元,约占22%;香港为755亿日元,约占19%。仅中国大陆和香港就占到整体的约四成,影响较大。
海产品批发商“进风”(札幌市)面向海外的海产品中,与中国大陆的交易最多,迄今订单的八到九成是扇贝。然而,中方开始对日本的海产品实施放射性物质的全面检测后,该批发商开始接不到单,称“与中方的交易消失了”。该公司课长山田英司表示“希望尽快恢复”。
日企位于当地的餐饮店和量贩店也提供日本海产品。泉膳控股6月在香港开设了“滨寿司”的首家门店。负责人称:“我们有自己的进货渠道,目前进货方面没有大的影响。”不过,若遭遇进一步的强硬措施,也有可能受阻。
水产巨头相关人士担忧道:“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主要销售对象若失去的话,供需就会失衡,鱼类整体行情会下跌。地区渔业人士的收入减少或许也将难以避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