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华战略在经济利益与战略威胁间寻找平衡 - 法国报纸摘要
7月14日国庆日,法国全国性大报中,只有«解放报»和«费加罗报»继续出刊。«费加罗报»在头版头条凸出的主题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退休金制度改革的纷扰中提出的百日新政,认为百日新政到期,马克龙并没有达到他想达到的目标。«解放报»则在国庆日这个象征国家团结的日子,回首不久前的郊区骚乱,尤其是打砸抢烧重创之后的重建。该报社评文章指出,751座公共服务设施在骚乱中遭到破坏。政府拒绝透过表象,了解打砸行为体现出的种种社会不满。只能以政治方案去治疗社会伤痛。在国际版,印度总理莫迪成为法国国庆阅兵的座上嘉宾是这两家报纸一致特别关注的话题。«费加罗报»也刊登文章,介绍德国政府日前推出的对华战略。我们也借这次节目时间,向大家简短介绍财经报刊«回声报»一篇关于香港汇丰银行在中国与西方关系紧张背景下的两难处境。
德国对华战略在经济利益与战略威胁间寻找平衡
德国朔尔茨政府在推出二战后德国首份国家安全战略之后,日前又推出对华战略。«费加罗报»文章从中看出德国在其经济利益与中国所代表的战略威胁之间的艰难平衡。文章指出,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一方面对中国当局通过香港警方悬赏通缉8名流亡海外的香港民主派人士表达不安,另一方面也指出,中国去年安装87兆瓦的太阳能电厂,这相当于如今德国全国的太阳能产能总量。文章指出,在对人权的公然侵犯,对地区安全的威胁,和中国合作的许诺之间,德国政府不想明确做出选择。贝尔伯克表示,德国不想与中国脱钩,只想尽可能降低风险。这篇文章注意到,六月中出台的德国国安战略由政府出面介绍,而刚刚推出的对华战略则只由外长贝尔伯克在一个中国问题研究机构的会议室宣讲。这份60页的报告没有多少指导路线,可以看出,柏林要面对其最大经济伙伴,制定明确的外交路线有多难。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一名研究员向«费加罗报»记者表示,德国长期缺乏对德中关系的战略思考。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可以讨论的基础,但目标很多,却没有实质内容。文章写道,俄乌战争爆发,德国一度面对中俄关系的发展,担心一个反自由的秩序蔓延,影响商贸往来。德国最大的企业主组织也对德国企业越来越依赖中国感到不安。但13日,该企业主组织称赞德国外长的“平衡”立场。德国外长只是呼吁德国企业加强自主性。对于台海可能发生的冲突,德国也只是从德国商贸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台海紧张情势升级影响贸易往来。
汇丰银行的全球模式面对去全球化的考验
“汇丰银行的全球模式面对去全球化的考验”,这是13日出版的«回声报»一篇调查报道的标题。文章指出,随着中国与西方地缘政治关系紧张,这家有中英资金入股的银行的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文章回顾指出,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汇丰银行预期中国经济增长,宣布入股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平安10%。当时谁也不会想到,20年后,平安集团成为这家最大的欧系银行的股东,一再在一次次的董事大会上,高调宣布自己的战略。最近15个月以来,平安集团提出要切割银行的亚洲业务,理由是汇丰银行全球盈利的四分之三来自在亚洲的运营。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香港一个小股东,他连续几个月积极活动,争得了在汇丰拥有8.4%股权的平安集团的支持。但5月5日,董事会80%的人支持总裁,反对这项切割提议。文章引述一名分析人士指出,切割与否不仅仅是金融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他无法想象,像平安集团这样规模的企业会没有中国政府的支持,独自提出这样的主张。文章继续指出,汇丰银行在香港扮演着系统性的角色,而且,无论如何,他仍然在英国金融监管规则下运作。北京希望改变这样的局面。分析人士Michael Sheridan指出,中国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最终控制这家香港最大的金融机构,因为北京不希望看到银行直接面对国际投资人。但这篇报道也指出,历史学者从中看到一种想去除殖民统治标志的努力。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865年成立,当时香港刚刚因为鸦片战争,成为大英帝国的领地。1992年以后,银行的业务中心才从亚洲,迁到伦敦。如今,世界正碎片化发展,许多西方企业不得不切割他们在亚洲的业务。文章写道,近期的发展体现出汇丰银行陷于不同地区发展之间的纠葛。在中国,它涉嫌与华为财务高管孟晚舟2018年过境加拿大被捕有关,由此引来抵制呼吁。2021年,中国通过一项法律,允许冻结为外国制裁提供方便的银行的资产,汇丰银行被看作是可能的目标。在美国和英国,汇丰银行面对中国港版国安法的表态则招来不满。汇丰银行一度也因为冻结反对国安法的港人账户而被英国议会下院一个委员会召见。近期,汇丰银行又被指控阻止流亡英国的香港侨民提取他们的退休金。但汇丰银行高层开始推行重心向亚洲再平衡战略,剥离了在美国、希腊、加拿大、新西兰等地的一些业务,但向香港派出四名领导人。业务重心正重新偏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