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准备立法反击中国对刚果(金)矿产资源的控制 - 聚焦非洲
一场争夺能源转型关键矿产资源控制权的竞赛正在非洲展开。7月11号,美国众议院非洲小组委员会主席约翰·詹姆斯提出一项法案,要求制定美国国家战略,以确保非洲刚果(金)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安全。这项法案是在中国远超美国,占据关键矿产市场控制地位,并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提出的。
据非洲经济金融信息通讯社的报道,提交给美国国会众议院的法案强调,中国公司在能源转型关键矿物的开采、加工和精炼方面的主导地位“构成了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威胁,影响能源独立和军事备战”。该法案由另外四名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共同发起。
刚果(金)是电动汽车及半导体所需关键材料铜钴、锂、钽和锗等矿物资源储藏大国,全球约 70% 的钴(车用电池的关键成分)产自刚果(金)。中国企业在电池、光伏板、电子芯片甚至风力涡轮机所需矿物的整个价值链中处于有利地位。除矿山开采外,中国还承担了全球三分之二矿石精炼能力。据《地质学报》最近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精炼了90%的锰、76%的钴、65%的锂、58%的铝、90%的稀土,40%的铜。可以说,对非洲关键矿产资源的控制正在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新战场。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沈大伟上个月更呼吁美国商界领袖大力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称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史将在该地区书写。
根据瑞银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中国对全球锂供应的控制力将提升至32%,而2022年为24%。增速之快与中国近年来大举投资非洲采矿精炼项目关系密切。
中国矿业公司中矿资源集团七月初宣布一座锂辉石精矿厂在津巴布韦投产。该项目年产能30万吨,是自2023年5月以来中国企业在南部非洲国家试点投产的第三个精炼厂。去年5月,诚信锂业集团在该国东部的萨比斯塔(Sabi Star)矿区投产了一座年产能30万吨的锂选矿厂。 7月初,浙江华友钴业在阿卡迪亚(Arcadia)矿山启动了年产45万吨的工厂。
不过,中国公司在非洲开采关键矿产过程中侵犯人权破坏环境的劣迹再度遭到非政府组织的批评。根据总部设在伦敦的非政府组织商业与人权资源中心7月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从事能源转型所需矿产开采的中国公司涉及24起侵犯人权和破坏环境的案件。该报告题为“揭秘清洁能源:中国海外能源转型矿产投资的人权代价”,报告主要基于当地非政府组织报告的事实以及各媒体对工人、工会或社区有据可查的报道。侵权行为大多发生在中国海外矿业公司对九种绿色能源关键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或加工过程中。
2021年至2022年,共有39家中国矿业公司涉嫌侵犯人权和环境违法案件102起。从全球范围来看,在18个国家发生的所有涉嫌虐待案件中,有43起发生在亚洲,28 起发生在拉丁美洲,7起发生在欧洲,24起发生在非洲,而刚果(金)是重灾区,发生了12起、津巴布韦7起、南非2起、加纳1起、几内亚和纳米比亚各发生1起。
按矿产开采阶段划分的侵权行为分布情况表明,大多数侵犯人权破坏环境事件发生在开采阶段(共49起)。按勘探、开采或加工的矿石类型进行细分显示,铜是违规行为的主要集中地 (33起),镍 (24起)、钴 (11起)、锂 (10起)、铝 (7起) 稀土(7起)、 铬(6起)、锌 (3起) 锰 (1起)。
报告指出,单一的虐待案件可能会带来多重负面影响,水污染可能会对居民生计和健康产生多重影响,但另一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指控涉及针对当地社区的侵犯人权行为。最大风险涉及对土著人民权利和生计的侵犯。超过一半的指控涉及破坏环境,如水污染对人类及野生动物和物种栖息地的破坏。超过三分之一的虐待指控与工人权利有关,其中大多数与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风险有关。
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致力于促进企业尊重人权的非政府组织已向17家中国矿业公司提出22项解释请求,但仅收到了4份答复,这表明这些公司缺乏开放性与透明度。报告进一步指出,在被指控侵犯人权的39家中国矿业公司中,只有7家公布了人权政策,这表明中国企业在政策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