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表示,過去20年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和離岸市場,由下至上多於由上至下,沒有頂層設計,要長時間與不同部委交涉,亦有很多考慮,特別是政治層面,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經過20年才去到現時地步較預期慢。

他在一個論壇上表示,雖然在岸市場不是自由兌換,但離岸市場是自由兌換。對於有指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小,未必能夠容納很多國際活動,他認為很多金融活動以港幣作為交易單位都可以處理,而現時人民幣即時支付系統每日交投量較港幣大,大家毋須擔心。

任志剛又提到,本港的4個即時支付系統,是想令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一個金融基礎設施平台,讓國際及內地投資者或集資者在香港運作時,可選擇用甚麼貨幣,指出不要期望作為750萬人的經濟體和金融體系的香港,可以用來安排14億人和外地之間的資金融通量,強調是要有選擇,又形容多貨幣的金融基礎設施平台是最適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亦是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