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面临通缩风险
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微弱增长后,中国6月份消费通胀持平,令经济学家担心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已经陷入通缩的中国制造业,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以七年多来最快的速度下降,表明国内外需求双双疲软。
该数据进一步凸显出中国经济面临的双重冲击,一是中国重新开放后经济复苏陷入停滞,二是西方国家央行加息抑制了消费者支出。
经济学家担心,价格普遍下降将拖累中国国内本就脆弱的信心,使经济陷入需求疲软与价格下跌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说,中国显然面临重大通缩压力。他警告说,如果通缩预期固化,恐将出现下跌螺旋。
今年年初由服务行业支出带动的一轮反弹只是昙花一现,4月以来,中国经济复苏在多个层面止步不前。5月份青年失业率飙升至20%以上的历史高位。中国制造业活动在6月份连续第三个月萎缩。对美国等西方经济体的出口也走弱。
此外,尽管中国放宽了调控政策以刺激购房需求,但房地产市场复苏势头依然减退。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像大多数国家那样在结束疫情封控并重启经济后出现通货膨胀,这暴露出中国经济在经过三年的疫情防控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其中包括家庭资产负债情况恶化,这种恶化抑制了消费支出。
继5月份和4月份分别增长0.2%和0.1%之后,中国6月消费者价格同比持平,为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上升0.2%。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中国6月份核心通胀率从5月份的0.6%降至0.4%,反映出商品和服务需求低迷。
中国6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5.4%,创2015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也是连续第九个月同比下降。
中国需求不振的局面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多数经济体形成鲜明反差。尽管想方设法控制物价,美国和其他西方多数经济体的物价仍不断上涨。
美国核心通胀率虽然有所放缓,但5月份仍保持在4.6%的高位,这让美联储有可能继续加息。欧元区20国的通胀率同样顽固,从5月份的6.1%降到6月份的5.5%。
反观中国,疲软的通胀数据已促使经济学家呼吁采取更多措施扭转低迷的人气并提振需求。
巴克莱(Barclay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在5月份写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称,需要全方位协调行动稳住楼市,提高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打破通胀下降或通缩循环。
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决策者一直没有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原因之一在于债务负担加重,且政府主导的投资回报减少。中国央行上个月下调了几个关键的政策利率,不过许多经济学家预计,由于经济前景黯淡,这些举措在提振需求方面恐怕收效甚微。
也有人预计中国的刺激措施仍将是有针对性的。
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说,鉴于信贷需求保持疲软且人民币汇率面临压力,他们认为大部分支持措施将来自于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