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政变:俄罗斯扩张等世界该关心西非政局的五个原因
- 优素福·阿金佩鲁(Yusuf Akinpelu)
- BBC记者 拉各斯报道

图像来源,AFP
一些支持政变的群众走上尼日尔首都尼亚美街头示威。
尼日尔(Niger)所发生的军事政变,让其邻国担忧不稳定局势扩散于非洲萨赫勒地区(Sahel)——一条从大西洋横跨至红海的地带。继马里(Mali)与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之后,尼日尔成为了此地区三年来又一个遭军事夺权的国家。
然而,尼日尔局势的影响并不止于萨赫勒地区,对世界政局也有影响。
1. 武装叛乱四起
尼日尔本是萨赫勒地区所余无几的民主政体,在西方国家眼中也是这一忧患处处,近期暴力袭击正在增加的地区之中,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如今军方夺取权力,人们担心稳定局面濒临瓦解。
尼日尔设有法军与美军基地,两国军队在当地协助打击“博科圣地”(Boko Haram)与所谓“伊斯兰国”(IS)的关联组织。它们的未来如今成了问号。马里与布基纳法索的军事政变导致极端分子的暴力袭击增加。外界担心尼日尔也将变成这些团伙的温床。
2. 政变文化成型
尼日尔政变意味着,从西面的马里到东面的苏丹(Sudan),非洲有一整片土地受军事政权所控制。萨赫勒地区的专制政权崛起是这一地区民主进程的挫败。尼日尔政变或会给其它国家的军队壮胆,夺取权力。
这说明了为何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对尼日尔军政府施加制裁,并威胁要是总统巴祖姆(Mohamed Bazoum)不获复位,将对其动武。此举获得美国、欧盟和联合国的广泛支持。

图像来源,AFP
外界担忧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趁机在非洲“大展拳脚”。
3. 俄罗斯影响力日趋明显
政变过后,马里与布基纳法索与俄罗斯的盟友关系日趋密切,尼日尔军政府获得的印象是,他们也能依样画葫。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俄罗斯参与了尼日尔的军事夺权,克里姆林宫一名发言人促请释放巴祖姆,和平解决当前危机。
然而,亲克里姆林宫的评论人士在国营媒体与电报(Telegram)群上赞扬这场政变,支持政变的示威者挥舞着俄国国旗,谴责前殖民强权法国。还有人担心俄罗斯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雇佣兵在尼日尔扩张其影响力。
要是尼日尔跟随其邻国投向俄罗斯,尤其是投向瓦格纳集团,将导致暴力攻击、人权侵害与矿业剥削加剧。

布林肯:瓦格纳乘人之危前进尼日尔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周接受BBC专访时称,他不认为俄罗斯或瓦格纳集团雇佣兵鼓动了尼日尔的军事政变,但两者正在“乘人之危”,在萨赫勒地区“自我彰显势力”。
布林肯警告说:“凡是瓦格纳集团所到之地,死亡、破坏与剥削随之而来……不安不减反增。”
他还说,已发生在其他国家的情景将在尼日尔重现。
瓦格纳集团据信有数以千计战斗人员派驻于中非共和国(CAR)和马里,除了集团自身在当地拥有利润丰厚的商业利益外,也在支撑着俄罗斯的外交与经济联系。

4. 铀原素落入坏人之手
核能发电依赖放射性金属铀,尼日尔的铀矿占全球供应将近5%。据欧盟核子机关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数据,尼日尔去年是欧盟第二大天然铀来源。法国也有15%铀供应源自尼日尔。
EURATOM称,要是尼日尔削减铀供应,欧洲核能生产不会面临即时风险,因为核电站已备妥三年库存。
即便如此,在伊斯兰武装分子活跃,俄罗斯与瓦格纳集团正在扩张势力的这一地区,ECOWAS及其西方伙伴都不希望放射性物质落入坏人之手——它既可民用,也可军用。

图像来源,AFP
支持政变的尼日尔群众纷纷把矛头指向法国。
5. 移民危机
巴祖姆政府一直与欧洲国家合作,阻止移民(偷渡者)横渡地中海,并答应从利比亚(Libya)各拘留中心接回数以百计移民。
他还打击人口贩子活动。尼日尔是西非与北非国家之间的关键中转站。
在军政府统治下,此等承诺能否维持成疑,尤其当法国与英国等欧洲盟友表态将停止援助尼日尔之后。这也许会给涌往欧洲的移民潮造成重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