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撤離陸資大減 香港股市2年蒸發近85兆元
(中央社台北19日電)香港股市昨天跌破18000點大關,步入技術性熊市。從2021年5月最高峰迄今,港股總市值已蒸發港幣20.78兆元(約新台幣84.6兆元),主因是中美關係緊張、中國經濟下滑,導致外資撤離、陸資大減。
港股18日收盤下跌375.78點,報17950.85點,跌幅2.05%,本週累跌5.89%。恒生指數失守18000點大關,步入技術性熊市,接下來恐面臨1997年的17800低點。
綜合券商中國、財新網等陸媒報導,2021年5月,港股總市值最高達53.33兆元,截至8月18日收盤,港股總市值已跌至32.55兆元,兩年多蒸發20.78兆元。
恆生指數自2021年的最高點迄今跌幅超過40%;恒生科技指數更下跌逾60%。
按行業劃分,自2021年5月底至今年7月底,港股總市值蒸發最多的為資訊科技業,其次為地產建築業,醫療保健行業排第3;僅有電訊業是唯一市值上漲行業。
報導指出,港股作為一個開放的離岸市場,如今正面臨流動性大幅下滑的窘境。今年以來多個交易日的成交額甚至不足800億元,日均成交額在1100億元。而美國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今年以來的日均成交額折合約港幣1162億元,光是輝達一檔股票日均成交額就已與港股成交額不相上下。
隨著交易量下滑,市場信心不足,新股估值打折,港股上半年首次公開發行(IPO)集資額跌出全球前3名,掉到第6,IPO表現為有史以來最差。
因為市場整體成交疲軟,港股流動性極差。數據顯示,8月15日當天,港股高達865檔股票全天零成交,無人問津;日成交額10萬元以下的達到1384支,占比53%。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4家港股上市公司刊發私有化退市公告;而2022年全年港股私有化退市公司15家。
投資者心灰意冷的同時,香港券商結業潮正在蔓延。截至8月1日,有24家券商在年內向港交所發出停止營業的通知;而在2021至2022年間,更已累計有67家券商向港交所發出停止營業的通知。
證券時報引述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指出,港股目前的主要推動力為南下資金(陸資),但由於近半年人民幣匯率持續偏弱,從而令南下資金投資港股的力度下滑,港股因而變得毫無動力,成交不斷萎縮。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下資金累計淨買入港股123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076億元大減40.51%。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分析師朱超平分析,港股表現落後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導致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信心下降,市場估值受到較大壓力。從政策層面來看,目前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還處於陸續落地的過程,具體政策效果有待確認,尤其地產板塊依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他並指出,美國聯準會升息周期的長度超出預期,年初市場普遍認為升息周期會在第一季結束,但目前來看仍有可能延續,美國利率上升加大了資金流出港股的壓力。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中美關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金對於港股的配置,部分外資逐利至日本、韓國、印度等其他周邊地區,從而影響港股的流動性及估值。
報導稱,在中美關係暫難顯著改善的基本情境下,大量美資流出基本已成定局,這背後是美資金融機構出於合規的考慮。
華夏基金(香港)投資經理及研究部主管張鈞表示,香港市場需要與中國中央政府溝通,使大陸資金進入香港的限制未來能逐步改善,比如降低港股通的資金門檻、納入港股通股票的市值門檻,同時兩地在監管上應形成更深入的合作。
中國證監會昨天宣布,將支持香港市場發展,統籌提升A股、港股活躍度。將進一步推出務實舉措,激發香港市場活力,促進大陸和香港市場協同發展,並支持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在香港雙重上市。(編輯:楊昇儒)11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