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仲岚
2023-08-11T03:56:19.056Z
麻生太郎8月7日赴台灣五指山弔唁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表示願台日兩國繁榮安泰。

(德國之聲中文網)麻生太郎訪台造就許多話題。不過就現今中日兩國關係上來說,不少日本報紙認為,中日關係在近期會走向暫時穩定的道路,包含9月上旬預計於印尼雅加達舉辦的東協峰會,岸田文雄已經預計與中國總理李強在當地進行會談,也會就核「處理水」排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商談。

此外,包括旅遊層面上,中國也向日本遞出橄欖枝,在8月10日這天宣布解除長達3年半的團體旅客旅遊禁令。日本旅遊人次在2023年出現大幅度成長,其中很大因素是仰賴韓國、台灣、香港與美國遊客。只是就算大幅提升,其遊客總數仍不及2019年同時期高峰的6至7成,剩下的缺口正是中國團客的數量與消費力。

因此,日本媒體也指出,這次麻生訪台行,中國官方到了麻生返回日本後才做出表態,相對上已經算輕。對比裴洛西當時訪台的大動作軍演相比,中方頂多是就麻生的「做好打仗心理準備」表達極度不滿,並重提過去日本侵略歷史外,其餘沒有多做描述。

加上日本相對親中的公明黨,其主席山口那津男也預計於8月底訪問北京,並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此外黨內較親中的「二階派」,其派閥領袖二階俊博在自民黨內仍有一定影響力,因此讓中國的反應相對冷靜。而未來中日、與日台關係將走向何種變化,這半年內從「處理水」爭議到台灣的選舉結果等,或將一定程度改變走向。

日方提高訪台層級

自從日本與台灣在1972年斷交後,麻生太郎是現今自民黨公開的資料中,訪問層級最高的人士,也是斷交後首次來訪的副總裁。回想1972年當時,當年首相田中角榮決定與台灣斷交時,派遣當時的外務大臣椎名悅三郎前來遞交斷交信,一度讓蔣介石相當不滿,台灣更在機場發起反日運動。

而在斷交經過50多年後,日本與台灣的關係來到新的篇章,在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日方也持續加深訪問台灣的政治人物層級。2022年12月時,當時自民黨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就銜命來台灣訪問,政調會長作為「黨的三要角」之一,位置舉足輕重。上次政調會長訪台則是20年前的2003年,而當時政調會長正是麻生太郎。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提到台海和平重要性,他說,這不僅對日本,而且對整個世界都很重要。

而這次麻生太郎訪台,不單是報紙、也成為政治節目的討論主題。較右派的《產經新聞》分析指出,麻生太郎一直以來在岸田內閣內擔任「外交輔佐」,在2022年11月時,麻生也以副總裁身分訪問韓國,並與剛成為總統不久的尹錫悅進行會談,就原先日韓兩國的各項外交爭議,進行一定程度疏通作用。

較中間偏左派的《每日新聞》則分析指出,這次麻生太郎做到「岸田首相的代理人」角色外,也在日本的安保立場上做出一定程度表態,如同過去訪問韓國一般,這次麻生訪台也做足「前導車」作業。加上日台目前無正式外交關係,傳達日本政府的訊息等是最為合適的腳色。

日台溝通橋樑

《讀賣新聞》則發出特稿指出,麻生太郎這次的交流環繞在「台灣有事」為前提的交流,在與各種人物會談之際都強調台灣發生緊急事態的可能,特別是在跟賴清德會談時,麻生的口氣更相對謹慎,直言中國軍力是「相當具威攝力」。

特稿內容也指出,台灣近幾年來不斷邀請歐美政治界高官來訪,其中希望就高官來訪下,可強化對中國的牽制作用。而對於想要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台灣來說,日本則是必須要加深關係的夥伴,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觀察員、CPTPP等國際協議,都需要日本在後面推波助瀾。

《產經新聞》則以特稿指出,麻生太郎所言「做好打仗心理準備」,其實也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精神的延續。並認為麻生在論壇中舉出1982年福克蘭群島戰役為例,不單是要隱喻台灣有可能也會有類似危機,包括釣魚台群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在內的沖繩各大小島嶼,都應該是可能衝突發生之處。

特稿中並指出,日本的憲法雖然是不發起戰爭的國家,但假設日本被「捲入」戰爭時,日本自身是否也有防衛作戰的「心理準備」也很重要。認為麻生所言的不單是台灣,也是向包括日本在內的建議。文章並沉痛指出,日本有時還是要正面看待周遭鄰國作為的現實,不能沉溺於孤芳自賞的理想世界,否則事態發生時將已晚。

賴清德與麻生太郎會面時表示,他將在總統蔡英文相同路線上,持續壯大台灣,並與日本、美國等民主國家,共同守護印太和平與穩定。

雄厚人脈實力

然而,麻生太郎此次訪台,也可以窺見其人脈廣泛與長袖善舞的一面。目前台灣總統選戰中,出馬角逐大位的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與有可能參選的郭台銘等4人,麻生太郎全都與其會談過。加上現任總統蔡英文與前總統李登輝的家屬等,在政治上的連結相當紮實。

麻生太郎本身也來自悠久的政治世家,父系家族是九州的財閥外,其母系家族的高祖父是「維新三傑」之一的大久保利通。麻生的外祖父吉田茂不僅是日本前首相,也與台灣的前總統蔣介石家族保持良好交情,麻生太郎過去數度訪台,都對台灣留下良好印象。

其中,麻生太郎這次與台北市長蔣萬安會談,也受到日本關注。一來是血緣上,蔣萬安因曾祖父蔣介石那代即有交情。二來是將來台北市長任期結束後,蔣萬安被認為有很高的機率代表國民黨參加未來總統選戰,因此麻生太郎的本次造訪,也有提前牽線的意味在。

因此日本媒體也分析認為,在安倍晉三遭到刺殺後,後安倍時期的日台橋樑人選一度陷入膠著,但如今麻生太郎算是暫時補上空缺。然而麻生也已經82歲高齡,往後自民黨在對台灣事務溝通的人才培養上,也是當務之急。

相关图集:这些年 去过台湾的各国政要

美国前众议长金里奇:国会众议长是美国政治体制中排名第三的重量级人物,仅次于总统以及副总统兼参议长。70年代末与台北断交、与北京建交以来,美国到访台湾的最高级别政治人物就是国会众议长。不过,当时的众议长金里奇(Newt Gingrich 左一)和总统克林顿(左二)分属共和党、民主党,与如今佩洛西、拜登同属民主党的情况有所不同。1997年4月金里奇访问台湾,此前他在北京拜会了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
美众议院院长佩洛西:2022年8月2日晚22时40分,佩洛西的专机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这是1997年时任众议长金里奇访问台湾后,美国到访台湾的最高级别官员。中国外交部深夜发表声明指佩洛西访台是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的严重错误信号,称美方企图搞以台制华是“十分危险的玩火行动,玩火者必自焚”。佩洛西离开台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岛周边开始实弹军演。
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主席马基:继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主席马基(Ed Markey)8月14日率跨党派国会议员团开始对台湾进行两天的访问。马基在推文发文写道:“我率领跨党派国会代表团访问台湾,是要重申美国对台支持,鼓励台湾海峡的稳定及和平。”民主党党籍的马基是目前美国国会少数曾于1979年参与《台湾关系法》立法的国会议员。
美参院台湾连线成员布莱克本:美国参议员布莱克本(Marsha Blackburn)8月25至27日乘军机访台,她是继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参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主席马基(Ed Markey)之后,第三位无视北京反对、坚决亲访台湾的美国国会议员。共和党籍的布莱克本是美参院“台湾连线”成员,对台一向友好。2020年12月时,她曾发帖称“中国拥有5000年的欺诈盗窃史”引发争议。此次她再发帖称中国是“新的邪恶轴心”、“永远不会向中共磕头”以及“习近平吓不倒我”等内容。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佩洛西之前,今年最高规格的美台互动发生在4月,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Bob Menendez)率国会代表团访问台湾,并且在美国政府专机前和台湾外长吴钊燮合影留念。中国外交部则警告美国“不要在危险道路上越走越远”,敦促华盛顿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2020年8月时任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Alex Azar)访台也是近年来美台之间的一次重要高层互动。这也是1979年美台断交以来首次有内阁成员到访台湾,并与台湾总统举行会晤。
捷克议长维斯特奇尔:欧洲国家近年来引发广泛关注的政要访台,也是发生在2020年。捷克参院议长维斯特奇尔(Milos Vystrcil,又译维特齐)率团与台湾总统蔡英文会晤,还在立法院发表演讲。面对北京方面的强烈反对,维斯特奇尔强调自己并没有越过红线,因为“每个国家对‘一个中国’有自己的理解,捷克的政策没有禁止参议员访问台湾”。他还批评中国把“一中原则”强加于别国。
欧洲议会副议长贝尔:在欧盟层面上,近年来最高级别的访台就发生在今年7月中旬:欧洲议会副议长贝尔(Nicola Beer)到访台湾,与总统蔡英文、行政院长苏贞昌等高官会晤。贝尔表示,欧洲和台湾都属于“民主国家大家庭”,还说欧盟在台湾问题上不会像在香港问题上“迟到”。
立陶宛经济部副部长内利乌普西内:今年6月,立陶宛经济部副部长内利乌普西内(Jovita Neliupsiene)到访台湾,并表示立陶宛能够顶住在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后遭受到的来自北京之经济压力。她在访问期间还表示,立陶宛驻台湾办事处也将在今年9月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