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1T10:03:32.744Z

中国解放军周六宣布在台湾周边举行海空联合军演,强调这是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勾连挑衅的警告。图为中国官媒央视的报道截图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副总统赖清德本月「过境」美国的敏感行程引起北京当局不满。在赖清德返台隔日,中国解放军东部战区周六(8月19日)在台湾周边进行军事演习,但规模远小于四月和去年八月底为抗议台美接触而举行的军演。
赖清德是2024台湾总统大选的热门候选人,目前在民调中处于领先地位。赖清德过去曾形容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路透社指出,中国尤其不喜赖清德,曾多次谴责赖清德是分裂分子。
「找不到大动干戈的借口」
在此次出访友邦巴拉圭中途「过境」美国期间,除了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外,赖清德并未与任何美国高层官员或议员会晤。赖清德在公开活动中谈到了和平与对话,也强调无论集权主义对台湾的威胁有多大,台湾绝不畏惧退缩。
台湾国防大学中共军事事务研究所教授马振坤对路透社表示,解放军找不到大动干戈的借口,「军演是雷声大雨点小」。
与去年8月中国向台湾上空发射导弹不同,此次军演只持续一日,也不似四月的军演有特别命名。但中国官媒周六对赖清德进行了一系列人身攻击,包括称其为「骗子」。
台湾国防部周日通报,8月19日至20日6时的24小时内,侦获解放军机45架次,其中逾越海峡中线及其延伸线进入西南空域27架次,共舰9艘次。台湾军方运用任务机、舰及岸置飞弹系统严密监控与应处。而根据周一的通报,此前24小时没有解放军机进入台湾海峡。
台湾和美国此次对赖清德的访问都尝试保持低调。美方称赖清德在出访巴拉圭途中「过境」美国符合长期惯例,中国不应该把这次访问作为军事演习的「借口」。
「赖清德向美国展示他稳健、值得信赖」
民进党立委罗致政表示,赖清德此行也是为了向美国展示他是一位稳健、值得信赖的领导人。「你可能觉得过境有点无聊或简单,但这并不令人意外。」
根据台湾民意教育基金会周一公布的2024总统大选最新民调,赖清德获得43.4%的支持率,创下个人支持度新高,遥遥领先支持度居次的民众党参选人、前台北市长柯文哲(26.6%)。
路透社分析称,中国此次的反应可能较为平淡,因为赖清德出访正值北京和华盛顿努力改善关系之际,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或将于今年访问美国并出席亚太峰会。
中国也有可能采取其他贸易相关手段惩罚台湾。此前中国已经停止台湾水果和鱼类的进口。本周一,中国称检出大洋臀纹粉蚧,暂停台湾芒果输入。
但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对路透社表示,除了房市危机等经济问题外,中国还有自身的内政问题,威胁对台动武无助于事。
范世平说:「通过武力实现统一的杂音,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负面的。如果要打仗,谁还愿意消费?」
(路透社)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台湾正副总统的过境外交
往返巴拉圭途中「低调」过境:2023年8月,台湾副总统赖清德前往巴拉圭参与新任总统就任典礼,去程过境美国纽约,回程则短暂停留旧金山。赖清德身为民进党党主席,也是下届总统选举的热门候选人,他此行保持「低调」、未安排与美国国会议员见面,但仍引发中国官方强烈不满。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赖清德「窜美」,称其「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是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台湾外交部则回应称中国无权干涉民主国家正常交往,没有理由过度反应。
过境美国 会晤麦卡锡:台湾总统蔡英文2023年3月底至4月初访问拉美邦交国,途中顺道停留美国纽约和洛杉矶,并且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在洛杉矶见面,这也是几十年来在美国领土会见台湾领导人的最高层级美国政治人物。当时中国外交部对此批评道:「针对美台勾连的严重错误行径,中方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据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统计,虽然台湾总统自1994年就有过境美国纪录,但在蔡英文任内,停留美国的时间明显更长,且她每次访问都会过夜,参与的活动也更丰富。
路途遥远 必然经停:蔡英文总统并非首次利用过境美国的机遇与美国高层开展互动。台湾为数不多的邦交国中,许多都位于拉美,离东亚地区路途遥远,航程往往比经乃至突破普通民航飞机的极限。因此,台湾领导人出访拉美,通常都会经停美国。图为2017年蔡英文过境夏威夷珍珠港。
三角关系风向标:台湾领导人在过境美国期间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与谁会晤,自然也成为了台美、中美、两岸关系的风向标。图为2018年3月,蔡英文在加州里根总统图书馆与美国新墨西哥州长马丁内兹会面。
足迹遍布全美 独缺首都:自2016年上任总统以来,蔡英文过境的美国城市包括纽约、迈阿密、休斯顿、丹佛、旧金山、洛杉矶等。不过,台湾领导人从来没有在任内到过美国首都华盛顿。图为2019年7月,蔡英文抵达纽约时与前来机场的台湾侨民合影。
美国专门修法:台湾的过境外交始于1994年。时任总统李登辉借访问拉美之机,经停夏威夷,但是美国为了避免激怒中国,只允许机上人员上厕所、加油,但是不予“过境签证”。后来,美国专门为此修改法律,并且在1995年允许李登辉过境。图为李登辉总统1995年6月在纽约州雪城汉考克国际机场发表演讲,多名国会参议员出席。
私人行程 官方礼遇:李登辉的这次过境,是以“私人访问”的名义,受邀前往其母校康奈尔大学进行演讲。不过美方全程予以礼遇,这也触怒了北京,间接引发了之后的台海飞弹危机。
“麻烦制造者”不受欢迎:陈水扁总统的美国过境待遇则相对较低。当时,在反恐等多个议题上需要中方协助的小布什政府,视独立色彩鲜明的陈水扁为“麻烦制造者”,其过境地点也时常被迫选择在阿拉斯加等偏远地区。甚至还发生过专机起飞后美方通知不予过境的事件。
马英九外交休兵:马英九2008年上台后,两岸关系、台美关系均明显好转,同时期的中美关系也相对较好,因此美方给予马英九的过境待遇同前任陈水扁相比也显著提高。北京与台北在马英九任内达成了“外交休兵”的默契,因此马英九在过境时相对低调,北京也对此鲜有抗议。不过当时在野的民进党则抨击马英九低调过境美国为“自我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