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5T09:48:18.783Z
有专家指出,现在由于缺乏信心,外资正在撤离,中国政府的「唯一出路是加大财政刺激力度……」

(德国之声中文网)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现在的放弃,投资者对中国不连贯、缓慢和吝啬的措施失去了耐心,这些措施原来旨在重振萎靡不振的经济和化解日益加深的房地产危机。

谨慎的降息、对于负债累累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模糊承诺,这些未能挽回投资者的情绪,基金管理人开始坚定地表示,他们需要先看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流入,然后才会考虑回流。

中国沪深300指数在过去13个交易日暴跌9%,外资撤出780亿元人民币,创下2015年以来最长的连续抛售纪录。

「仅仅是降息是不够的」

伦敦信安环球投资公司的首席全球策略师沙赫(Seema Shah)说:「目前存在混乱和不解,这样就会缺乏可信度,意味着投资者更有可能远离。」他补充:「唯一的出路是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因为缺乏信心的缘故,仅仅是降息并不足以提振信贷需求。」

研究机构艾摩宏观(Alpine Macro)的首席全球策略师Chen Zhao表示,中国政府似乎陷入了瘫痪,这让投资者感到不安,他们几个月来一直期盼中国在面对经济冲击时能像往常一样采取务实的态度。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的巨额支出,以及2015年期间中国政府的迅速救市,都是突出的例子。Chen Zhao指出,目前在中国对于经济现况「没有恐慌,而最高领导层也没有传达任何连贯和可信计划的相关信息,来拯救经济下滑」。

相关图集:危机四伏的中国经济

房企爆雷:8月初,中国又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巨头碧桂园面临违约风险。该公司有2笔美元计价的债务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为少数尚未出现违约的中国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园的“爆雷”是对本已脆弱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又一打击。在本次房地产危机中首先触礁的恒大集团则于8月17日依美国《破产法》,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恒大的负债高达3300亿美元。其在2021年底发生违约,导致中国各地出现大批未完工的烂尾楼。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的房产价格和销量仍将进一步下滑。
信托失信: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信托行业也出现危机。在7月底传出中融国际信托集团无法按时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后,中国媒体8月中旬报道,数十种中融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该集团北京总部前发生投资者要求还钱的抗议(图)。中融管理着约1380亿美元资产。许多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信托公司进行项目融资。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团管理着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影子银行的资金总量大约为3万亿美元,相当于英国国民经济的总体量。影子银行的一系列支付违约行为可能会引发广泛的连带效应。
生产、零售数据低迷,通缩风险上升: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速都低于预期。这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商业和消费引擎动力严重不足,通货紧缩风险上升。同时,7月份中国银行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降,其中信贷增量比六月份骤减了89%,是2009年11月来的最低的新增贷款量。
进出口双降、外商投资滑坡: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七月份中国外贸数据远低于预期,进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则萎缩了14.5%。根据中国商务部7月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外国对华直接投資(FDI)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所公布数据的计算则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资负债同比暴跌87%。尽管有中国专家在财经媒体分析称,上述数据差别源于统计口径不一致,但外资流入明显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今年以来,中国的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项经济数据低迷让民众对经济前景和就业形势的焦虑增加。而国家统计局8月却宣布,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这一消息引来民众的广泛批评和嘲讽,有网民戏称当局这次从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外银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根据路透社8月18日对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证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对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的对比,摩根士丹利将对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下调为4.7%;摩根大通从5%下调至4.8%;巴克莱银行从4.9%下调至4.5%;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从5.3%下调至5%;野村证券从5.1%下调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背景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前景进一步恶化。

应向地方政府、银行投入资金

投资者愿望清单的第一项是希望看到中国政府不考虑债务上升的风险,再次增加支出。大多数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需要的资金远远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投入的4万亿元人民币,而且这些资金应该投向地方政府和银行。

不过,虽然中国一直承诺将采取更多措施来支持低迷的房地产行业和消费支出,但即使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七月底的会议上,中国也没有把支出重点放在这里。

中国政府承诺为消费者在电动汽车、电子产品和旅游方面的消费提供补贴,尽管这比可能会被存起来的税收或者现金补贴要好,但消费补贴需要来自地方政府,而许多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甚至负债累累,无力支付公务员的工资。

法国皮克泰财富管理公司(Pictet Wealth Management)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杜克泽(Frederik Ducrozet)表示,应允许地方政府快速发行债券,并指出中国政府和各省今年筹集的现金远远少于2022年。

杜克泽在谈到去年的筹资情况时说:「想要有显著影响、改变经济的游戏规则,我认为必须将筹款额提高数倍。」

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工具在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基础设施项目历来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之一。

「对公共部门债务上升的担忧既是误导,也是不必要的」

信安环球投资公司的沙赫自今年5月份以来一直对中国股市持中性态度,他希望中国能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但他对财政支出没有一个具体的预期数字,因为「很多事情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他说:「很多政策都是通过地方推动的,没有一个中央的举措。」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对财政过度谨慎。艾摩宏观的Chen Zhao指出:「对公共部门债务上升的担忧既是误导,也是不必要的,不采取行动将对经济造成的损害可能需要数年才能修复。」

瑞银集团估计,2022年中国政府债务总额为111万亿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是陷入困境的地方政府所欠的。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债务占经济的比例低于日本或美国。

爱马仕投资管理公司(Federated Hermes)全球新兴市场主管加拉(Kunjal Gala)说:「市场希望有一些大动作的刺激措施。」加拉预测,这些挑战可能会迫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在刺激措施发挥创意,例如帮助房地产开发商完成已开工的楼房项目、改变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以及寻找其他方法来增加消费者信心和财富。

应该用言语和行动给民营企业定心丸

投资者的第二个愿望与第一项相关:解决房地产行业的危机,这将改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并且进一步改善消费者的情绪。

艾摩宏观的首席新兴市场及中国策略师Yan Wang表示,购房政策有所放松,但鉴于首付要求较高,利率也较高,因此仍未达到刺激作用。他表示,商业银行应该获得降低抵押贷款利率的补贴。

投资者表示,沟通同样重要,中国需要通过言语和行动表明,私营企业的利益不会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长期追求的「共同富裕」的牺牲品。

目前缺乏具体的刺激措施正促使许多观察人士下调中国未来几年的增长预期。基金评级公司晨星(Morningstar)的亚洲股票研究总监谭(Lorraine Tan)说:「我们的假设是,到2027 年,中国的实际GDP 增长率平均为3-4%。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对债务的担忧会阻碍更积极的财政扩张。」

(路透社)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