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T01:56:45.185Z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一方面表示希望促進美中經貿關係,但一方面也強調,涉及國安的部分不會妥協讓步。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週一(8月28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美方表示,兩國同意設立新的工作組,以「尋求貿易和投資問題的解決辦法,促進美國在中國的商業利益」。工作組的成員包含兩國政府代表和企業界人士,2024年起每年將召開2次會議,明年第1次會議由美方主辦。此外,兩國還盼能每年都舉行商務部長會晤。

根據美國商務部新聞稿,雙方還會設立「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機制,用意是「減少對美國國安政策的誤解」。該機制首次會議本週二(29日)在北京登場,由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阿克塞爾羅德(Matthew Axelrod)主持。美國官員表示,此會議意在讓雙方回答出口管制如何運作的問題,而非政策對話,「不是在協商我們怎麼擬定政策」。中國商務部亦指出,這是「解釋各自出口管制制度和改善溝通的機制」。

不過,美國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對上述工作組表示批評,認為政府的做法「充其量是天真,但也很危險」。他說,中國應該被視為美國的敵手、會不惜一切代價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並且「在全球散布其惡毒的威權主義」。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27日抵達北京,由中國商務部官員林峰、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迎接。

雙方還談了什麼?

雷蒙多與王文濤28日舉行了超過2小時的會議,午餐時間亦達2小時。美方表示,雙方有廣泛且坦率的對話,其中談及中國對鎵、鍺出口的管制,還有美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的限制與難處,包含對美光(Micron)晶片在中國實質遭禁的疑慮。

「我們之間的貿易額達到7000億美元,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之間保持穩定的經濟關係非常重要。」雷蒙多向王文濤表示:「這是複雜的關係,也是充滿挑戰的關係。在特定議題上,我們當然會有分歧……我認為若我們保持直接、開放與務實,就能有所進展。」

雷蒙多也重申美國的「去風險」政策,目的並非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我們尋求跟中國之間有健康的競爭。中國經濟若持續成長且遵守規則,符合雙方的利益。」

根據中國商務部,王文濤形容「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而中國盼能「為兩國工商界合作創造良好政策環境,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他還關注了「美國對華301關稅、半導體政策、雙向投資限制、歧視性補貼、制裁中國企業」等議題,並主張「實施單邊、保護主義措施不符合市場規則和公平競爭原則,只會損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28日在北京會晤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雙方皆展現有意改善經貿關係。此前,王文濤曾於5月赴美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部長會議,期間亦會晤了雷蒙多,當時中方就美方的對華經貿政策、半導體政策、出口管制、對外投資審查等表達重點關切。

雷蒙多:國安不妥協、經濟不脫鉤

雷蒙多週日(27日)晚間抵達北京,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她表示,美國不會就國安戰略妥協讓步,但亦無意與中國經濟脫鉤,盼促進中美商業關係。

啟程前往中國前,雷蒙多對記者表示:「你要是想給此次出訪和任務下一個標語,那就是保護必須保護的、促進可以促進的。」她說,她抵達北京後將不會「手下留情」,但也將務實以對。她強調,她會告訴中國官員:「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我們不會談判。我們不會讓步。我們不會妥協。」

雷蒙多也在出發前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討論了此次出訪,拜登表示希望能藉加強與中國的對話,來緩解緊張局勢。雷蒙多稱,美方「希望建立以定期溝通為核心的穩定商業關係⋯⋯我們需要溝通,才能避免衝突」。

近期一系列事件使兩國商務關係持續緊張。北京對美國芯片公司美光科技發出「禁止參與『關鍵基礎設施』項目」的禁令,又突擊搜查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並以「涉嫌非法經營」為由,處以150萬美元罰款。白宮則於本月開始禁止美國實體對中國敏感技術的部分投資,預計很快也將敲定對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的全面限制。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正藉著鼓勵措施、稅收政策,盼讓美國企業擺脫中國供應鏈的束縛,並提高美國的半導體產量。但雷蒙多表示,美方增加在美投資,並不代表「我們想與中國經濟脫鉤」。

雷蒙多出訪前,曾與美國百餘位商界領袖交談,承諾將提出他們的擔憂,關注中國未落實的經濟改革,以及持續「使用非市場貿易和投資的做法」。她表示:「在中國做生意、向中國出口(商品)要面對很多挑戰,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傷害了美國的工人和企業。」

雷蒙多稱,她希望此行能找到「可採取行動的具體步驟,以推動我們的商業關係向前發展」,但並未提供太多細節。美方近期鬆綁了中國大型旅行團赴美旅遊的限制,雷蒙多此行或將與中方就「促進中國人赴美旅行」進行討論。

相关图集:谁发明了 “去风险”?

冯德莱恩智库演讲:2023年3月3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两个欧洲智库主办的活动中用英语发表演讲。她指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变得越来越不平衡,中国“明确地将军事和商业领域融合在一起”的做法给欧洲安全带来了风险,因此需要去风险,并且更好地运用现有工具,以维护欧洲经济利益。“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而我们的答案也不可能如此。因此我们必须聚焦于去风险(De-Risking),而不是脱钩。”
对华关系新的关键词:冯德莱恩的讲话获得了巨大关注。“去风险”这个说法也随即开始在德国和美国被媒体和政界人士引用。《纽约时报》认为,这一表述是对欧盟对华关系新的概括,德国和法国外交官此后在国际组织中推广“去风险”的概念,并使之体现在当年5月广岛G7峰会声明的内容中。德国《明镜》周刊则指出,冯德莱恩希望在用词上保留空间,与美国一段时间以来使用的“脱钩”有所区别。
依赖是个“好选择”?:德国外长贝尔博克4月中访华期间也表示,德国并非要与中国“脱钩”,而是要“降低风险”,就是说欧洲应降低对中国“不健康”的依赖。同时出席记者会的中国外长秦刚则回应说,“中德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在供应链上相互依赖“是市场规则下最优的选择”;只要两国都保持开放,“就没有必要担心所谓的依赖”。
肖尔茨是始作俑者?:有德国媒体注意到,最早公开使用“去风险”一词的并不是冯德莱恩,而是德国总理肖尔茨。2022年11月德国《明星》杂志(Stern)在肖尔茨访华前的一篇报道中引述他谈到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性时说到:“去风险和多样化是当务之急。”但当时这一说法并未引起特别的舆论关注。
金融术语:“去风险”(De-Risking)一词并非新近的发明,而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术语,指的是银行或投资者收缩或终止交易关系,以降低支付违约的风险。而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2023年1月,亦曾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欧盟虽需要“与中国合作和贸易”,但仍须修正与中国的商业交易方向,寻求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降低风险,而非脱鈎”。
沙利文:免受胁迫:华盛顿的官员也开始使用“去风险”的表述。今年4月底,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发表讲话时表示,“去风险意味著拥有弹性的有效供应链,并确保我们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胁迫。”“我们只是要确保美国和盟国的技术,不会被用来对付我们自己,”而并不是要切断贸易,他强调,“正如冯德莱恩主席不久前所说的。”
跨大西洋共识:德国《商报》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冯德莱恩、德国总理肖尔茨以及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显然已经形成了共识。“同'脱钩'不同的是,'去风险'的目的并不是要在经济上孤立中国,而是要增强欧洲自身的经济抗压能力。”
G7峰会余音:5月的广岛G7峰会结束后,英国首相苏纳克(左二)对媒体表示,英国和G7集团其它国家在共同寻找方法,减少中国带来的挑战。“这一切都是关于去风险,而不是脱钩。”他补充说:“我们(七国集团)正在采取措施防止中国利用经济胁迫来干涉其他国家的主权事务。”
北京:不要“鹦鹉学舌”:对G7会议公报本已大为不满的北京做出激烈反应,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指责首相苏纳克的言论是“鹦鹉学舌”。中国外交部(图)之前就G7公报表示:“对于所谓‘经济胁迫’,美国大搞单边制裁、‘脱钩断链’,才是把经贸关系政治化、武器化的真正‘胁迫者’。我们奉劝七国集团不要做经济胁迫的同谋和帮凶。”
李强斥“伪命题”:中国总理李强6月27日在天津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说:“现在在西方,有些人在炒作所谓的‘降依赖、去风险’,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看,这两句话就是一个伪命题。”他认为,风险管控应该由“企业去做相应的判断和选择”,政府和相关组织“不应该去越俎代庖,更不应该将去风险扩大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
走入欧盟对华战略:共同的对华政策也是6月30日结束的欧盟峰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峰会联合声明称,将支持继续保持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同时减少欧洲对中国的的经济依赖。"去风险"在本次声明中正式登场,成为一个概念,今后欧盟将以它作为指导方针推出对华战略。但有批评指,欧盟目前表述的“去风险”仍缺乏具体的计划和责任规范。
德国首份对华战略:2023年7月13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首份对华关系战略,“不脱钩、去风险”是重要内容之一。文件称,德国将继续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应“降低关键领域的依赖性”。德国政府将提高社会对涉华风险的敏感度,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提醒企业做好风险管控。文件还强调,单方面改变台湾海峡现状是不可接受的,台海军事冲突升级将影响到德国和欧盟的利益。

7年來首度有美國商務部長訪華

雷蒙多是近期第4位訪華的美國高級官員,也是7年來首位訪華的美國商務部長。她抵達北京後,由中國商務部官員林峰、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迎接。週一至週二,她將在北京與中方官員舉行雙邊會議,然後前往上海。伯恩斯也將陪同雷蒙多在中國的訪問行程。

針對此次訪問,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此前曾表示,中方將就其關切的經貿問題向美方表明立場,並期待能與美方討論如何化解經貿分歧、推進務實合作。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先前在美國會見了雷蒙多,並表示希望美國採取行動,拉長中美雙方的合作清單、縮短負面清單,共同為穩定中美關係作出努力。

美聯社分析指,雷蒙多此次訪問旨在表明,縱使中美在外交、國安、地緣政治等領域的緊張局勢升級,美國政府仍願意在經濟發展方面與中國合作。

路透社報導,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雷蒙多此次出訪距11月將於舊金山舉辦的APEC峰會不到3個月,屆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訪問美國;在這種狀況下,「北京有意與美國合作,確定在雙方經濟關係中,有哪些實際領域有進行合作的可能」。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德新社、財新網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