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8月18日电】日本东京大学等的团队近日在国际学术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在北极圈的冰盖中发现了或许源于核试验、核电站事故、乏燃料再处理工厂的全球规模的放射性物质排放痕迹。据悉,用于分析的放射性物质会长期留在环境中,因此有可能成为镌刻人类对地球影响的新地质年代“人类世”的有效指标。

该团队着眼于放射性物质量减半的“半衰期”为1570万年的碘-129。据悉,虽然自然界也有碘-129存在,但大部分是从核试验或核电站等人为核利用中产生的。

该团队调查了从格陵兰岛东南的冰盖顶部采掘的冰。冰像地层一样封存了过去的大气,团队从相当于1950年代后半期~1960年代前半期的部分,检测出了高浓度的碘-129。这与美国和前苏联开展大气层核试验的时期几乎一致。

1970年代的浓度也很高。当时,有核燃料切割和熔解等工序的英法再处理工厂进行了排放,排放记录与之重合。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翌年,也确认到了明显的排放痕迹。

据称,此次的调查范围截至2007年,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不包含在内。

团队成员、东京大学教授松崎浩之指出:“碘-129的半衰期长,作为记录人类核利用的指标,在永久性方面很优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