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2023 - 22:43

自从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欧盟委员会作为欧盟的执行机构,每年都会发布有关香港局势的报告。8月18日,欧盟发布2022年的年度“香港报告”指出:香港人权和自治情况持续恶化,令人质疑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承诺。此外,中国企业在港增加17.5%,但过5%的外资撤离、12.5%外资区域中心撤出香港,但欧盟仍是香港最大外企来源。

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8月18日发表2022年度香港情势观察报告指出:在“国家安全法”实施第2年后的2022 年,香港的高度自治以及本应至少在 2047 年之前受到保护的权利和自由继续受到侵蚀。” 该报告称:“这些事态发展使人们进一步怀疑中国对‘一国、两制’原则的承诺。” 报告还称:2022年“这一年也是国家安全法在香港广泛实施的一年,对民主活动人士和政界人士的审判继续加剧。” 香港许多人正在等待审判,包括47名参加初选的民主活动人士、现已解散的香港爱国民主运动联盟成员、媒体大亨黎智英等人。“他们中的许多人自 2021 年 1 月以来一直被拘留,在某些情况下被单独监禁。”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与《苹果日报》3间公司,被控《港区国安法》下“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名,原定去年12月1日正式开审,但由于特首李家超就黎智英能否在本案聘请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Owen进行抗辩,提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国安法,这使得黎智英案已经被押后到今年9月25日开审。这之后,处理案件的国安法指定法官表示,考虑到另一宗国安法案件民主派初选47人案仍未完成审讯,建议将本案再押后3个月至12月18日开审,预计审期为80天。有评论指:黎智英因本案还柙接近3年,一再押后开审对被告不公平。

过去数年,随着《苹果日报》、《立场新闻》、《众新闻》等媒体停运,不少人认为,香港新闻自由已经终结。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日前向“自由亚洲“表示,香港仍不断有有传媒紧缩甚至停运,这反映香港商业及新闻环境不利于传媒的生存,使得媒体营运非常困难;目前不少同业,面对裁员及削减薪酬福利的威胁,担心会有更多新闻从业人员失去工作,不少人被迫转行,流失具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将导致新闻素质和新闻自由下滑。突发新闻、政府发布的消息成为报纸的主要内容。真正关心政治和社会新闻的港人越来越少。“每天需要采访的新闻数量大幅减少,并且缺乏议题,以往敢于批评政府和评论时政的公民团体、压力团体大幅减少。媒体的资源大不如前。

香港立法会在“爱国者治港”压力下也效率不佳,据香港《明报》8月14日的报道,香港立法会2023年会期至今共通过24项政府法案,当中16项,也就是占比三分之二的法案在表决时,在席参与表决议员人数未过半数, 未达到全体半数议员的法定门槛,只因立法会不再清点人数而过关。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f Borrell)表示,港区国安法和其他法律持续被用来扼杀香港的异议者、多元性、人权和基本自由,“一国两制”的瓦解和香港自治遭受的破坏无庸置疑。

欧盟2022年度“香港报告”也提供了一些香港经济数据,从香港2021年外来直接投资(FDI)数据来看,中国大陆占香港接受外来投资的28%,是最大来源,而香港的对外投资更有49%流向中国大陆。而中企在香港数量比2019年6月增加了17.5%;去年中国上市公司更占了港股市值的77%。

但另一方面,外国企业正在撤出香港。相比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流行前的2019年6月,去年6月外企在香港家数减少了5.2%,也比2021年6月减少了1.5%。外国企业以香港为区域总部的退潮现象更快、更显著,22年6月比21年同期减少3.7%,较19年同期更大减12.5%。

欧盟报告也指出,截至去年10月,两年来香港共流失14万工作人口,原因在于外企撤离香港和港人外移。

欧盟报告显示:欧盟是香港最大外国企业来源,约有1600家,次为日本、美国和英国。2019年6月以来,欧企只减少了0.2%,与整体趋势显不相当。执委会报告将之诠释为“相较其他外企,欧盟企业面对当地情势的发展更具韧性”。不过该报告也特别注明,前述数据无法反映欧盟企业已在香港降低人力和活动,以及在他处新设据点但仍保留香港法人的情况。

今年执委会新闻稿还指出:香港实施国安法后,欧盟及会员国的因应对策包括:检视更新政治庇护、移民、签证和居留政策;提供更多奖学金、学术交流机会;监控、限制敏感设备出口到香港;抑制与香港政府展开任何新的协商。

作者: 肖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