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泰建議做好監察以免鯨魚屍體腐化期間影響環境
漁護署表示,日前在本港水域死亡的鯨魚已完成解剖,明日會將部分鯨魚屍體在萬宜水庫西壩附近就地掩埋,作日後研究用途,並希望將來把鯨魚屍體製成標本,進行保育教育。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說,製作標本需要用上鯨魚的骨架,但一般難以將這類大型動物帶回實驗室進行肌肉腐化,估計署方人員會使用工程挖泥機挖一個較大的坑洞,用泥土將鯨魚屍首就地掩埋,透過不同物質加速腐化程序。
他認為,當局可以參考外國做法,使用較低傷害的化學物質,並在屍體掩埋和自然腐化期間做好監察,留意會否釋出有毒物質至附近地區,以及會否出現異味,包括定期抽取泥土和水樣本檢視是否出現化學物質超標,減低對附近生態環境和市民的影響,有需要時做好區域暫時封閉的工作。
至於自然腐化過程要多少時間,鄭家泰說視乎天氣等不同因素,一般最少都要以月計,甚至一至兩年時間,期間研究人員亦可能要挖出部分鯨魚骨,檢視屍體腐化進度。
對於署方希望將來把鯨魚屍體製成標本,進行保育教育,鄭家泰認為,如果可以向公眾展示鯨魚骨架,亦是好的教育機會,建議可同時分享驗屍報告中提及的死因、今次事件汲取的經驗和外海鯨魚進入本港水域時面對的威脅等,提高市民對海洋生物的保育意識,有助日後改善保育海洋的政策。